结婚第二天一大早,我拖着还有些困的身体走出卧室,第一眼就看到了婆婆盯着我打量的眼神。
“婷婷,你是不是懒得打扫客厅?
沙发靠垫都歪了。
”她开口的语气里满是嫌弃。
听到这句话,我赶紧过去整理,却发现她指的歪的靠垫不过是稍微没对齐。
为了不得罪她,我还是轻声解释:“刚刚才坐过,可能没注意弄整齐。
这种日常的小问题成了我婚后生活的常态。
不管是做饭、打扫卫生还是买菜,她总能挑出点细节问题,然后眉头一皱,数落几句。
比如,我做的红烧肉稍微淡了一点,她会问:“是不是省了盐?
”我换了窗帘,她冷笑:“这颜色是不是为自己选的?
没想着搭配家庭风格吧?
刚刚结婚那会儿,我甚至还努力迎合她的习惯,学着按照她的要求生活。
但后来我逐渐明白,不管我怎么努力,她都能找到新的理由指责我。
我曾经也怀疑过,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真的不够好;可越来越多的事情让我发现,她并不是在挑刺家务,而是挑刺我这个人。
在这些矛盾中,丈夫的态度是我最无法接受的一个点。
他站在一旁,就像个木头人一样,每次婆婆批评我的时候,他不是低头刷手机,就是默默躲进书房处理工作。
偶尔他也会对我说一句“妈就这个性子,别跟她计较”,但从来没有试图帮我说一句公道话。
有一次,婆婆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命不旺夫”、“家务不行”,说完之后一桌子人都沉默着,只有我眼含委屈看向丈夫,小声问了一句:“你都听见了,难道你不打算说点什么?
他却冷冷回了我一句:“妈年纪大了,她不是成心针对你。
”听到这话,我的心凉透了。
我越发觉得,住在这间房子里,不只是婆婆让我觉得窒息,连他也是一堵隐形的墙。
矛盾逐渐升级。
我懒得争论,婆婆却坚决不愿放过我。
我开始觉得,自己像是夹在这层关系里的空气,怎么喊,声音都没人听得见。
就这样过了几年,我终于意识到,这段婚姻恐怕再坚持下去也只能耗尽自己。
我想清楚后,决定结束这段婚姻。
搬走的那天,我没有任何不舍,像逃离一场漫长的梦魇。
丈夫没有挽留,也没有问我去哪里;婆婆冷着脸站在门口连个告别都没有。
然而没想到,三天后,一个敲门声打破了我的清净。
开门一看,是前婆婆。
她显得比之前苍老了许多,手里拿着一个皱巴巴的小纸团,“这个给你。
”她递给我之后,转身就走了。
我下意识打开那张纸。
那一刻说不清楚的复杂情绪涌了上来。
原来那是一份她的遗嘱复印件。
不仅注明了给我一笔不菲的财产,还用略显生硬的笔迹特意写了句:“虽然不喜欢你做事的风格,但你心还算好。
我愣了好几分钟,直到纸团快被我捏出汗渍,才慢慢回过神来。
她分明早就在我搬家前备好了这份遗嘱,却直到离婚后才送给我。
就连这样的善意,也表达得如此复杂和冷漠。
几天后,我接到了电话,得知前婆婆已经病逝。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她在递给我遗嘱时,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她选择在最后的日子里,用这样冷冰冰的方式表达了一点点,她不愿承认但真实存在的情感。
我想起之前的那些争执,那些看似苛刻的刁难。
或许她并不是真的不喜欢我,而是不了解怎么和一个年轻人相处;或许她也曾想真正把我当成家里人,却因为固执的性格,始终选择了用严厉来掩饰情感。
这些事情,就像遗嘱里的那笔财产一样,虽显突兀,但又似乎透着某种意义。
我不确定她真正想表达什么,但内心已经不再那么介怀过去的那些争执了。
后来,我用她给的这笔钱开了一个小小的手工艺品店。
闲暇时,我喜欢和上门的客人聊聊天,借由这些琐碎的交流,重新感知生活的温度。
每当想起前婆婆的事情,我都会忍不住问自己:如果当初我们能试着多一些理解和沟通,是不是一切会不一样?
也许答案永远没有办法验证,但现在的我学着珍惜每一段关系。
因为我知道,有些话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说出口。
你呢?
如果你是我,遇到这样一段复杂的婆媳关系,是否会试着和解,还是选择更早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