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宁愿死磕欧洲也不经营远东地区?
因为经营远东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俄罗斯东征的背景,是西方列强在海外大肆开发殖民地的时代。俄罗斯帝国虽眼红,但是自身的实力却不允许他在海上与列强争夺殖民地,于是只好把目光转向东方。
翻过了乌拉尔山的另一面,是广阔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本就与俄罗斯帝国在陆地上相接,却迟迟没有被染指,直至殖民地的热潮点燃了俄罗斯对土地的欲求与不冻港的渴望。
理由也很明确,因为西伯利亚的土地价值很低。与欧洲部分受益于大西洋暖流的土地相比,西伯利亚气候非常寒冷,严寒可达-40℃,这样的冻土无法种植绝大部分粮食作物,也难以运作畜牧业,原住民全靠捕猎为生,这就决定了西伯利亚无法承载足够的人口,多的人只能靠别的地方来养。
西伯利亚有丰富的资源,有广袤的针叶林,大量的石油和各种矿产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也需要能运输出去才能变现。
所以俄罗斯建设了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虽然地形没有中国那么复杂,但是也存在着“山脉-高原-平原”三重阶梯,而且在西西伯利亚还要穿过沼泽地,寒冷的气候让钢材变得脆弱,给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带来了困难,也让铁路的寿命相比温暖的地区低了不少,增加了运营的成本。
在海上只有北冰洋解冻的短暂窗口期可以通行的情况下,所以这确是俄罗斯连接远东的仅有的可靠方式。
穿过西伯利亚地区之后,来到了中国外东北。
这里是远东最有土地价值的地区,有优良港口海参崴,漫长的海岸线,东出太平洋的通道,有肥沃的黑土地,而且得益于外兴安岭的阻挡,这里的温度比西伯利亚暖和不少,虽然没有莫斯科温暖,但是可以搞农业,还可以出海捞鱼,有较高的人口承载能力。
当然因为在东北的海参崴还不是真正的不冻港,但是这里离大连很近,算是有了个盼头。当然这样的盼头随着苏联归还旅顺和大连港之后就彻底结束了。
所以说,现在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程度就像一个杠铃,两头大中间又细又小。
欧洲地区与远东的联系仅仅靠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联通,在苏联解体后,原来依靠西伯利亚铁路建设的城镇基本都荒废了,东西之间的联系如同走钢丝一般脆弱,而且经过了漫长的路程,也让资源的运费非常高昂,变现的成本贵。
如果让远东运营起与欧洲地区相近的实力后,可能会面临远东的反叛。因为远东地区与东亚国家之间拥有更近的联系方式,更低的运输成本,经济上必然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也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俄罗斯必然会让远东保持对欧洲地区的依赖,这就极大的限制了远东的发展速度,在被设置了上限之后,经营的性价比就变得非常低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