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二战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一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本人曾经去驻扎在帝都附近的某王牌部队参加军训,共计六天。我们去的是部队驻地,不是什么军训基地,和战士在一栋楼里居住,在一个食堂用餐,每天的伙食也和战士们相同。
六天里18顿饭,除了当天中午的接风饭和第六天晚上的送行宴,我看到了一些普通的荤菜以外,其余16顿的餐食,无论早中晚,主要菜品都是酱豆腐,萝卜条,豆芽菜及一些其他种类的咸菜,别说肉类,鱼类,连绿叶菜都没见到过。
主食就是馒头,米饭,稀粥,偶尔再来点只有一小撮馅的包子。这样的条件下,便秘的人不少,我是六天没有便便。
当时我就在想,战士每天要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完了吃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个日子过的,怎一个苦字了得!
驻地的伙食尚且如此,处于野外战争状态下又能好到哪里?
说到午餐肉,这个东西虽然是美国荷美尔公司搞出的肉类罐头,但在美国军队中评价偏低,很多士兵提到它就觉得头疼,毕竟这和传统美国饮食相差甚远。
不过它热量足够,运输便利,存储时间够长,绝对满足了一线部队的需求。而在其他国家,则普遍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在美国的援助物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看看在午餐肉大行其道的二战时期,美军的主要战地口粮C口粮是什么样子。
每日份的C口粮有三个肉类罐头,例如炖牛肉加烤豆子,火腿鸡蛋加土豆,鸡肉炖蔬菜,炖牛肉加通心粉等不同组合。三个谷物罐头,有饼干,麦片,糖衣花生,葡萄干,咖啡,果酱,奶糖,巧克力豆等等。
虽然是罐头食品,也许口感不会太好。但是从热量值,荤素搭配,食品的多样性来说,肯定比馒头咸菜酱豆腐要强得多。
所以说“美军胜在有午餐肉”这句话的不要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毕竟大家打仗不是用午餐肉罐头互砸的!
二战时期的美国军队一边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弹药油料供应。一边有多种供给给前线士兵的饮食,不但吃得饱,还能吃得好!这其实就是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