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6年,邓稼先在临终前提出想要在去看一眼天安门,可当他乘坐的轿车驶过天安门时

1986年,邓稼先在临终前提出想要在去看一眼天安门,可当他乘坐的轿车驶过天安门时,他忽然对一旁的妻子问道:“30年后,国家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家乡是安徽省怀宁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邓槐先是本地著名的中医世家传人,母亲王绶都也受过良好的教育。 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邓稼先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教熏陶,品学兼优。 1937年,邓家迁居北京。在这里,邓稼先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预科的基础学习。凭借出众的天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开启了自己投身科学事业的崭新征程。 年轻的邓稼先胸怀报国大志,对亲人说过这样的理想:"我希望将来能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满怀热忱地回到祖国,开始了自己孜孜不倦的科研事业。 他投身于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原子核物理研究解决了诸多关键性科学难题,推动了这一学科在国内的发展。 1958年,中国政府作出自主研制原子弹的重大战略决策。身为国内原子核物理学领域的佼佼者,邓稼先自然成为新组建的核武器研究小组的核心骨干。 当时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完全是从零开始,而且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之前协助中国的苏联专家也已全部撤离。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邓稼先和小组其他成员们以顽强的毅力互相勉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 几经艰辛,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是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 邓稼先对这个成果毫无骄傲,只是平静地说:"我为祖国争了一口气。"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不可避免的核辐射危害,使邓稼先的身体日益虚弱。1984年,他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晚期,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专心治疗。 1986年7月的一个清晨,医院病房内,邓稼先感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即将来临。他央求妻子许鹿希最后一次带他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眼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的画像。 虽然已是连夜未眠,但许鹿希还是按照丈夫的心愿,陪同他前往天安门广场。当邓稼先看到熟悉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遗像时,泪水夺眶而出,他喃喃自语:"30年后,我的国家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对于这位曾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来说,临终前的疑虑让人无比唏嘘。他在国家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毫无保留地奉献自我,甚至视死如归,如今却担心自己的功勋将被世人遗忘。 就在参观天安门广场20天后的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享年62岁。 党和国家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纪念:全国人民为这位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哀悼,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送别,国家最高领导人发出了沉痛悼词。 "邓稼先同志是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悼词中如此写道。 正是党和人民以最庄重的方式,回答了邓稼先临终前的那个疑问。是的,你的功勋浩劫将永远被铭记! 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以及对国家的无限忠诚,正是邓稼先先生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一生,是中国科技进步史上的一个生动缩影,是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更应该发扬邓稼先那种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事业,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我们理应以邓稼先为楷模,怀着同样的家国情怀,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开辟更加灿烂的未来。 邓稼先先生,您已经彻底实现了个人价值,永垂不朽于斯。祖国永远需要您这样的杰出科学家!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20
用户15xxx20 24
2024-05-27 12:43
伟大的科学家,编入学校课程宣传,激励后代,为国家昌盛不懈努力!
米高
米高 20
2024-05-26 17:44
今生今世永远记得
waker
waker 13
2024-05-26 08:21
国之基石,永垂不朽
志当存高远
志当存高远 9
2024-08-16 10:21
千古留名永垂不朽
青草
青草 8
2024-05-26 12:02
“邓稼先”这英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功碑上,永世长存!
余生皆安
余生皆安 8
2024-05-26 11:24
国之栋梁!青史留名!
小白
小白 6
2024-05-28 21:24
祖国有如此无私奉献,舍身取义的科学家护佑,是国家人民的福气。
大唐网红之唐小骚
大唐网红之唐小骚 5
2024-05-26 09:17
国之栋梁,万古长青。
行者
行者 1
2024-08-16 18:52
中国的原子弹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