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1952年,农家子弟王明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享誉全国的中国矿冶大学(今中南大学)化工系。 作为国家顶尖人才的他,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认真,尤其对矿物燃料方面的研究有着超乎常人的热忱。 凭借出众的表现,他很快被学校选拔,进入实验中心开展科研工作。 就在王明健即将大学毕业的前夕,一切戏剧性的改变发生了。那天,校长特意让他前来办公室,谁也没料到,两名身着军装的神秘人物正等候在那里。 在一阵诡秘的氛围中,军人向王明健展示了一份高度机密的文件,揭开了我国急需研制核武器的现状。 "同志,你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愿意为祖国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吗?"面对军人的招募,王明健虽然年纪尚小却下定了决心,他坚决表示愿意献身于这一事业。 校长告诉他,这项任务极其机密,需要付出整整数十年的时光,甚至与家人生离死别也在所难免。 虽然面临着艰苦的考验,但王明健并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一番匆匆的家人告别后,他就被护送着前往了一处神秘的地下基地,从此开启了一段漫长而惊心动魄的工作生涯。 这座隐藏在大西北某个偏僻角落的地下基地,就是我国核武器研发的最高机密所在。 在这里,王明健所在的小组负责着核燃料的研究,每个人都要日夜操劳,与死神时刻为伍。 基地内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常年处在封闭的地下环境中,空气污浊不流通。吃住也非常简陋拮据,大家靠着国家极其有限的补给度日。 尽管如此,年轻的王明健从未消沉放弃。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实验和研发之中,用近乎偏执的执着解决着一个个技术难关。 他深知,这项工作关乎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安全,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下,王明健也曾两次经历生死的考验。 一次是在核燃料实验室发生剧烈爆炸时,当时正在现场的王明健整个人被炸的遍体鳞伤,双腿和脸部严重烧伤,就这样一度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 虽然躺在医院病床上,身体每一处都在流血流脓,但王明健并没有放弃实验的思路,而是靠着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力继续指导着科研进程。 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蹶不振的时候,王明健带领小组成功解决了一个燃料领域内的重大难题。 第二次生死考验,则来自王明健年迈的奶奶在家乡去世。作为孝顺的农家子弟,他自然迫切地想要回乡奔丧。 可由于任务的高度保密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就连请个假也是被禁止的。 眼看着奶奶的丧葬一步步远去,王明健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哭倒在了一间狭窄的厕所里。 就这样,他忍着心中撕心裂肺的痛苦,继续坚守在了高度机密的岗位上,即便做不到孝顺,至少也要全心全意地忠于祖国和人民。 就在王明健和数千名同事共同的不懈努力下,至关重要的核武器研发终于在1964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整个团队无不击掌欢呼,这标志着新中国重新焕发出强国雄风的决心。 而在这个浩大工程中,王明健作为核燃料组的研发负责人,则被誉为"中国核燃料之父",其非凡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国家史册之中。 多年的高强度工作,王明健曾多次被核辐射所污染,本人也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直到核武器研发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他才终于可以离开地下基地,重新回到阳光下的生活。 当王明健颤颤巍巍地踏入家乡亲人的怀抱时,家人们无不喜极而泣。 近30年的空白时光,一家人终于在这一刻重聚。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明健这些年来一直在为国家的强盛而默默奋斗着。 即便从地下基地退休后,王明健仍然没有选择隐居安享晚年。相反,他又投身到核燃料及相关科研领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在新中国的艰苦卓绝的年代里,有这样一股沉甸甸的"核力量",悄然无声却让祖国重现强大的光芒。 而王明健和他的同事们,正是这份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