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钱三强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衣衫褴褛的老人拉住,90度鞠躬:“给我点钱!”钱三强掏出钱递给老人时,突然大惊失色道:“你怎么变成这样?” 叶企孙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家中书香门第,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1912年他考入南洋公学就读,14岁那年成绩名列前茅,引起了教授们的高度赞誉。 1916年,18岁的叶企孙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开启了他漫长而传奇的求学之路。在哈佛期间,他勤奋好学,尤其对数学物理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成为了校园里的领衔学者。 1924年,叶企孙顺利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本可凭借过人的才华在国外高薪任职过上优渥生活,但他满怀报国热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国执教。1925年,他受聘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并于次年成为清华大学校长。 作为清华大学校长期间,叶企孙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大力扶持科研,旗帜鲜明地反对把科学家人肉派别,让学者们能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在叶企孙的倡导和培养下,清华大学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物理、数学、化学学者,如吴有训、钱伟长、李政道、钱三强等,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这批享誉国内外的大师级人物,都是叶企孙春种的祖国科技事业的"慧苗"。 熊大缜就是叶企孙最为杰出的学生之一。他天资出众,但家境贫寒,只能靠半工半读勉强完成学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大缜毅然加入了抗日义勇军,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39年,熊大缜根据叶企孙的理论设计,独创了利用压电陶瓷发动机的新型机关枪。 这种枪射速高达每分钟1200发,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为了大规模生产,他在延安建立了一家小型军工厂,亲自督工夜以继日地工作。 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爱国热忱,熊大缜率领工人们生产出了大量先进枪支武器,为前线将士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援,作出了杰出贡献。 但不幸的是,1943年他被一些狭隘的人错误指控成了"特务"分子,在恩师叶企孙愤怒的求情下,还是被错杀了。这给叶企孙带来了巨大打击。 熊大缜被错杀的消息在党内引起轩然大波,叶企孙义正词严地批评了这一严重错误,要求平反冤案。 但没想到的是,这位国家级科学家反而遭到了一些人的报复和污蔑,竟也被诬陷成了"特务"分子。 在狭隘的政治环境下,叶企孙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打击。他不得不离开了清华大学,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 一度沦落到只能在离京城不远的一个小村教书为生,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叶企孙也从未放弃对科学的虔诚追求。他在艰苦环境中自学了射线理论和相对论等前沿知识,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这种艰苦奋斗的科学精神,正是他最宝贵的遗产。 叶企孙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消息在科学界传开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他最杰出的学生之一,钱三强第一个站出来为恩师伸张正义。 钱三强在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学领域造诣极深,当时已是国内知名学者。但他并不计较个人名利,毅然组织了清华大学师生为叶企孙举行营救和平反活动。 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在钱三强等人的努力下,叶企孙终于在1979年获得了昭雪,重新被肯定为祖国科技界的泰斗级人物。 钱三强由衷说道:"要是没有叶老师当年的精神支柱,我们这一代人也难以在艰难中坚持到底。" 钱三强一生都致力于向人们诠释叶企孙科学精神的真谛——执着求实、不屈不挠、勇于创新。他时常举例说明,正是因为叶企孙这种顽强的科学家精神,才促成了中国近现代科技的腾飞。 在钱三强看来,叶企孙是国家科技事业的丰碑。他用自己30余年的科研生涯,用行动歌颂了这位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巨人。 钱三强说,只有秉承叶企孙那种对科学执着的精神,我们的科技事业才能不断突破新的高峰。 如今,历史的滚滚车轮已经走过百年交替。叶企孙、熊大缜、钱三强等人的事迹早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明珠,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奋斗书写下了一段传奇,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