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曾经是房地产行业的旗帜标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整体确实下行,虽然万科最早喊出了“活下去”。但是,其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操作,终将其原型败露,股债双杀,国际的评级机构已将其下调为投机级别,且被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 万科的命运,自然与房地产市场整体深刻绑定,有一定程度的身不由己。但是,其一边喊着“活下去”,一边常年保持拿地量行业前三,自然是种豆得豆。通过比较香港的头部地产商,它们经历了多次的行业周期,依然屹立不倒,显示出其高人一筹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能力。 根据网络信息,万科的负债高达1.1万亿,与恒大一个量级。从万科2023年年报可以看出,市场的担忧是有依据的,2023年,万科营业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债务压力显现、还取消了分红。2024年4月,烟台市百润置业发布《关于郁亮操控万科谋取私利有关情况的反映》在社交媒体流传,文中称,“郁亮团伙利用万科挪用资金、发放高利贷、偷税漏税、洗钱等违法经营问题”,还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细节。 近期,网络时常出现万科获得融资的新闻,量级基本都是在十亿,几十亿的量级,这对于拥有万亿负债的万科来说,基本上是杯水车薪。相关银行能够在此时给出授信,基本上都要给予一定的抵押品,确保能够收回贷款。而且,这些贷款也是基于项目而来,可能这些项目本就是相关银行有前期投入,目前持续投入是为了自救。 万科仅仅是红顶商人,之前的华润,现在深国资仅仅是财务投资者,不参与企业决策。目前来看,这样的运作形式效果并不好,委托代理的问题依然存在,管理层掏空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虽然,在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万科获得了深圳国资、深圳地铁的力挺。但是,2024年万科持续恶化。这一幕,在恒大身上也曾经上演过。 当然,万科和恒大还是有质的区别,恒大到最后还在为自己谋利益,通过向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转移资产。万科至少还没有出现保交楼的问题。目前来看,万科最好的结局可能是被国资收购,更换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