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村里凡是大学毕业的人,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生,一到过年回家

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村里凡是大学毕业的人,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生,一到过年回家,仿佛都变了;相反外出打工回来的人,表现得很热情 小年夜那天,大雪纷飞,我和老公刚走到村口,就碰到二牛顶着风雪迎面而来,他的脸被冻得通红,但笑容依旧灿烂。 "嫂子,哥,新年好啊!"二牛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今年在城里干得咋样?腰包鼓了没?" 老公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托您的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倒是你小子,听说在工地又拿不少啊?" 二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还行吧,就是把活儿干好,得空儿就学点儿新本事,日子还能往前看不是?" 我由衷地说:"你这闯劲儿,谁顶得住啊!改天来家里坐坐,尝尝嫂子的拿手菜。" "那敢情好啊!正月初三我请您二位,咱们喝它个天昏地暗!" 望着二牛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个憨厚的小伙子,在外打拼一年到头,吃苦受累,却从未听他抱怨过什么。即便逢年过节回到家,他依然是那个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好小伙。反观村里那些大学生,一个个眼睛长到天上去了。 去年腊月二十八,我和老公前去拜访村支书老宋家。刚踏进院门,就见他儿子宋明正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晒太阳,手里把玩着一台崭新的苹果手机。见我们进来,也不起身招呼,只是用鼻孔哼了一声权当打过招呼。 老宋媳妇王芬从厨房里跑出来,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哎呀,你们来了,赶紧屋里坐!我给你们沏茶去。" 我轻轻拉住王芬的手臂,小声说:"芬姐,你别忙活了,让孩子去泡茶吧,他正无聊呢。" 王芬尴尬地笑笑:"小明在城里上大学,不习惯干这些农活儿。再说了,他爸让他好好歇着,补补身子,马上就要考研了呢。" 提起宋明,老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家明儿啊,从小就是个学习的料。这不,从重点大学毕业,马上就要考博士了。到时候戴上博士帽,迈进高校的大门,前程似锦啊!" 见老宋眉飞色舞地描绘着儿子的美好前景,我和老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接话。无奈,只得打着哈哈混过去。 今年正月初二,我们又登门拜访了村东头的赵大爷。他孙子赵宇去年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家养老。据说在国外连博士也念完了,不知道这位高材生会是何等光景。 推开虚掩的院门,一股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循着香味望去,只见赵宇正在厨房忙前忙后,一会儿切菜,一会儿择菜,一会儿又去拨弄灶台,看样子像模像样。 "哎哟,宇宇,让奶奶来吧,你这一双读书的手,别给割伤了。"赵奶奶在旁心疼地说。 赵宇止住奶奶:"没事儿,我在英国留学时天天做饭,都习惯了。再说了,奶您年纪大了,这些粗活儿哪能让您干呢。" 一桌丰盛的午餐摆上了桌,映入眼帘的净是一些家常菜:红烧鱼、小炒肉、地三鲜、蒜蓉菠菜......虽然简单,却色香味俱全。 "来来来,二位别客气,随便吃。"赵宇笑呵呵地给我们夹菜,"宇宇亲手做的,你们尝尝合不合口味。" 我夹了一筷子地三鲜送入口中,瞬时眉开眼笑:"嗯,味道不错!清淡爽口,蔬菜脆嫩,肉质鲜美,做得很是地道。" "那是,我们宇宇最会照顾人了。"赵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自打回来,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是他在张罗,让我和他爷爷轻松不少。" "孩子能干会做,还孝顺,这是莫大的福气啊!"老公由衷地说。 赵宇不好意思地摆摆手:"爷爷奶奶把我养大不容易,我现在有能力了,理应多分担一些。再说了,岁数大了,儿孙就该多陪陪,别总想着在外面折腾。" 席间,赵宇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聊起了留学见闻,从专业学习到生活点滴,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到为人处世之道,说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却又丝毫不显得夸夸其谈、目空一切。言谈举止之间,透露出儒雅博学、通情达理的气质,令人如沐春风。 回家的路上,老公感慨道:"你瞧瞧人家赵宇,留洋回来却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反倒更加懂事体贴了。再看看咱村那些个大学生,一个个倒像是燕雀得意猖狂,目无尊长了。唉,这书念到狗肚子里去了,还不如没念呢!" 我点点头,感同身受:"是啊,学历代表不了一切。一个人真正的学问,还得看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活得明白通透,心存善意,才是硬道理。" 夜幕降临,雪花飘落,路灯温暖的光芒洒在村庄宁静的街道上。摇曳的灯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浮现在脑海中:憨厚勤恳的二牛、循规蹈矩的宋明、孝顺善良的赵宇......种种迥异的人生态度,折射出人生百味。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