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6年延安某单位门口,一个十岁小孩自称走过长征要求进单位送信,但哨兵坚持不信

1936年延安某单位门口,一个十岁小孩自称走过长征要求进单位送信,但哨兵坚持不信不放人。毛主席刚好路过问小孩谁能证明,小孩毫不犹豫回答:“我大舅贺龙!” 贺家是湘西永顺一个响当当的革命世家,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要数贺龙将军了,他不仅亲身参与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更是新四军的开创者之一,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家乡,贺龙的胞妹贺满姑也一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坚定不移地追随着兄长的脚步。 1927年,贺满姑在家乡永顺县组织发动群众,组建起了一支冒着生命危险战斗的农民武装力量。 她们白天隐藏在群众中间,夜晚就出没在阎锡山旧军阀统治的乡村,开展捐躯殉难般的根据地斗争。贺满姑勇猛善战,身先士卒,随时准备为革命理想牺牲一切。 可是命运往往无情,1930年贺满姑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捕,最后更是遭到了土匪痛下杀手的残酷杀害,就这样年仅31岁的她便永远离开了人世,留下无限的遗憾和不舍。 贺满姑虽然就此英年逝世,但她不屈的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却将永远激励后人。 在贺满姑被捕前夕,她的大女儿向轩才刚出生不久。从婴儿时期起,向轩就成了彻底的革命孤儿,她很早就明白妈妈为何要投身革命的伟大事业,为之付出沉重代价。 母亲被捕后,年幼的向轩和大姐贺英就这样无家可归,只能带着满腹委屈四处流浪。 在敌人残酷的追杀下,两姐妹展开了一段凶险万分的逃亡。她们只身穿过层层叠叠的封锁线,走过无数次生死关头。 一路上,她们时而被迫分开躲藏,时而又团聚重逢,恰似一个不断重复的梦魇。革命年代的动荡离乱,给这两个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历经种种艰辛,向轩和贺英终于在一路跋涉后找到了红军革命根据地。亲眼目睹了革命道路的艰难与险阻后,向轩越发坚定要为之而战的决心,她下定决心要为家人和无数革命先烈报那无尽的血仇。 在根据地里,怀着一腔热血的向轩果断地加入了红军队伍,从此开启了她革命英雄之路的第一步。 尽管年龄尚小,但她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勇气和毅力,那颗赤诚的心更是让上级领导刮目相看,对她寄予了厚望。 在大舅贺龙的带领下,向轩随红军主力一同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长征道路。这条路等同于一个无尽的噩梦,她不得不时刻戒备敌人的突袭,同时还要忍受着饥寒交迫的日夜兼程。但哪怕是年少的她,也从未对苦难半途而废,反而在沿途一路打扫战场,绽放了青春年华。 长征结束后,向轩立刻就投身到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她时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在枪林弹雨中,她总是勇敢地逆流而上,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每一颗子弹,每一次反扑,都让她心中的仇恨与斗志越燃越旺。 经历过长征和抗日战争的洗礼,向轩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再一次浴血奋战,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党和人民的利益。 不幸的是,在一次关键战役中,她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战火的洗礼,受了重伤,从此成为一名残疾军人。从此,她只能退居幕后,在后方为前线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伤残在身的向轩被分配到重庆军区工作,在那里她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 尽管身体残疾,但她依旧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着力量。在单位里,她永远是个勤劳能干、作风严谨的好员工。 直到2017年,年过九旬高龄的向轩在重庆与世长辞。一路走来,她亲眼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由衰至盛的沧桑巨变。 从小就投身革命事业的她,用自己宝贵的一生诠释了一代女革命家的英勇品格。那句"我大舅贺龙"的回答,正是她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写照。 向轩的英雄事迹在当代广为流传,她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从十岁的孤儿走过长征,到后来在战火硝烟中浴血奋战,向轩一路高歌猛进,终成久经沙场的老英雄。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勉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坚守信念。 每一个向轩,都是国家和民族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让我们谨记先辈的丰功伟绩,以奋斗实干书写无悔人生。只有坚持理想信念,才能最终获得毛主席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