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句话有何错误,工作人员反应过来后,小声提醒他缺一个字。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后的第45天,也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扫除了一切阻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个举世瞩目的重大时刻,将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整个国家上下无不把期待的目光投向这里,期盼着见证新生国家的第一面国旗冉冉升起。 无疑,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诞生,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自己当家作主,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的新纪元。 筹备开国大典之时,中央已就国旗和国歌事宜做好了准备。按计划,毛主席将亲自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升起第一面国旗。 当天,北平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早早就涌入天安门广场,就连广场外的街道两侧也被人潮所环绕。所有人都对这一历史时刻充满无比的期待。 当天早晨7时许,工作人员已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平整地摆放在天安门城楼的旗杆旁。 仪式开始前需把国旗挂上,一切准备就绪等待毛主席到来。为确保一切顺利,广场内设置了一个升旗控制台,操作员将全程控制升旗过程。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乐队也就位完毕。戎装的军乐团团员端正坐在前排等候指令。一切都准备得无可挑剔,只盼着仪式一声令下,立即按程序执行。 作为主持人的林伯渠也在不知疲倦地进行最后的彩排。他是中央电台中国广播公司的名播音员,因材力便且威望高,被委以这一重任再合适不过。 他不断练习咬字清晰、声音洪亮,以确保在隆重庄严的氛围中准确传达每一个口令。 上午9时整,在万众瞩目中,毛主席身穿军装缓步走向主席台前。 群众自发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林伯渠获令开始主持,他沉住气喊道:"请注意,注意!开始就绪!"话音刚落,国歌响起,毛主席向广场上亿万群众微笑着致意。 林伯渠下令:"请毛主席升旗!"言毕,他突然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工作人员及时反应过来,小声提醒他:"少了'就'字。"原来该说:"请毛主席就升旗。" 林伯渠当即纠正:"请毛主席就升旗!"亲身经历了这一小插曲,林伯渠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这个如此重大庄严的场合会出这么一个小差错。 不过好在工作人员及时提醒,令人印象深刻的升旗仪式得以顺利进行。 毛主席微微点头,随即朝旗杆方向缓步走去。只见他微侧着身,双手握住旗杆底部,猛地用力一拉,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冉冉升起。就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百万群众响起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这面鲜艳夺目的国旗,出自著名设计师曾连松先生之手。 1949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国性的国旗国徽设计征集活动。曾先生的作品脱颖而出,被友人评为"简单、醒目、内涵深远"。 据了解,曾先生在设计这面国旗时,一直本着"古为今用、沿革相因"的原则。 他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并将黄色的五星图案分列于右上角,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团结的反映。其中,一大四小的星星布局,则又渗透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农联盟的内涵。 毛主席欣然接受了这一设计方案。他称赞说:"这面旗帜朗朗上口,设计精当、寓意深邃。它必将成为我们华夏儿女所向往和追求的新国旗。" 在开国大典结束后,毛主席亲自为国旗题词:"伟大的人民领袖,团结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这句祝福生动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这一刻起,五星红旗在中华大地上升起,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无疑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崭新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主人。 开国大典在热烈庄严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尽管期间出现过一些小插曲,但这并未影响仪式的隆重和顺利。 林伯渠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紧张万分,心里只盼着千万不要再出什么岔子。虽然无心之过,但那一刻差错让他记忆犹新。 不过,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开国大典成功举行,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首都北平冉冉升起。 这面鲜艳的红旗如同一轮朝阳,照耀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夺目前程。它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