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开始后,韩国“军神”白善烨第一时间发现中国军队参战,理由就是一支小部队不顾后勤,向着联合国军纵深猛扑,而且战术精良、作风强悍。
其他人都以为是哪个国家的帮手打错了方向,唯独白善烨在中国东北当过伪军,虽然没挨过民主联军的打,但好歹知道我军的作战风格,所以拉着队伍撒丫子就跑,再晚一点被志愿军穿插到位就全完蛋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跑得慢被志愿军逮到战俘营的韩国人,居然能在战俘奥运会中拿跑步冠军,那些跑得快没被逮着的是什么水平?要搁现在,刘翔和苏炳添怕是当不上亚洲飞人。
所以,我军战术穿插的精髓不在于穿,而是在于抗压、灵活,在于敢打敢拼,敢于以弱胜强。这在之后的战争后也多有体现。
1962年打印度,三个战士穿插过去碰上敌人一个营,就敢发起冲锋,还丢下了那句“敌人非但不投降,但胆敢还击”的狠话,果真以一敌百,优势在我。
1974年我军打中越西沙海战,起初是海上生产队的渔民敢拿着机枪、火箭筒怼越南的军舰,后来我们的几艘小艇怼上了南越的大舰,四艘加起来不如对方一艘大,居然敢直接扑上去用手榴弹和深水炸弹硬刚,最后生生抢回了大片海域和岛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