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淮海战役,黄维兵团十二万人被中野包围,中野也才十多万人,怎么围得住? 因为黄维

淮海战役,黄维兵团十二万人被中野包围,中野也才十多万人,怎么围得住?

因为黄维的选项太少,只有一个方向,去徐州。顶多两个(当去徐州的方向面临星罗棋布的纵深阵地之后,拟四个主力师突围,往西南去固镇)。 这就好包围得多,因为前期只要堵住一两个方向,逼停12兵团这辆大车即可。

而黄维遭遇中野袋形阵地的时候,是没有可能往西北,西南,正南,正西方向突围转进的。因为那不符合它的任务,国防部,蒋介石,徐州友军生死存亡都不允许。

换句话说,所谓被围,在初始阶段其实就是堵截,而且是堵截其1-2个主要突击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即可。因为黄维不可能往反方向猛撤弹开。

黄维之所以成为淮海战役三大目标之一,就是因为它的任务是去徐州救火,而不是自保安全。

如果自保安全即可,那中野根本围不住,黄维也根本没必要往包围圈里跳。因为黄维完全可以一碰即缩,全军西撤。那时候你中野袋形阵地星罗棋布,几道纵深,去堵谁啊?

淮海战役国军主力兵团之所以一再被围,关键就因为彼时国军完全落入被动被牵着鼻子走,行军路线都是锚定的,单一的,甚至是死的,很容易被掐断。

黄百韬被围是因为他只有徐州可去,如果海州也是选择,临沂,江淮都是选择,那也围不住。就是因为华野认定了黄百韬只可能沿陇海路西撤,所以才布下7-8个阻援打援的纵队,去碾庄与徐州之间,去布阵守株待兔。

黄维被围是因为它只有徐州和固镇可去,正西,正南,西南,西北都不是选择。 而杜聿明徐州突围的时候,仅仅多出一个选择,(被杜聿明声东击西的烟幕弹成功迷惑的华野内鬼给粟裕报告的所谓可靠情报显示,杜聿明将突往东南方向,但粟裕的逻辑和直觉,让他认为杜聿明肯定是突西南,去永城萧县),粟裕就没那么好包围了。

因为,他需要两个方向都做好准备。

否则一旦有一个方向没有布置足够兵力,没堵住,造成杜部南逃,那都是要造成重大指挥失误,遗千古之恨的。 结果杜聿明果然如粟裕逻辑直觉判断,逃亡西南。

如果不是蒋介石临时变卦空投亲笔信让杜转向濉溪口打空军侦察发现的所谓“4万人大部队”,粟裕就差点没追上,让杜聿明成功逃脱。

黄维那么大的兵团,十几万人,一旦认准一个方向顶牛硬突,整个兵团由急行军降速展开,列阵开打,马上兵团的侧翼和后尾就会因为空虚薄弱,被慢慢合围,形成铁桶。

兵力多寡是一方面(有数据显示,中野加地方部队一共36万,华野加地方部队一共77万),但主要是因为国军形势已落完全被动,全程被牵着鼻子走造成的。

整个淮海战役,国军有三个机会可以跳出被动,玩出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都丧失了。

一是杜聿明围魏救赵,让黄百韬死扛,徐州主力联合黄维吃中野。

二是打就不能撤,撤就不能打,率邱李孙彻底逃出战区,背靠淮河,获得安全之后,再救黄维。

三是黄维兵团被围后,避实击虚,立即转固镇。

战略一再被动,被牵着鼻子走,明明是袋形阵地,守株待兔,但硬着头皮非打不可,黄也只有被围了。

评论列表

姚建
姚建 11
2024-07-31 14:49
刘邓包围黄维兵团的时候,还指挥着华野的两个纵队,有六万多,否则怎么可能拿叫花子部队去包围王牌兵团。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8
2024-07-31 15:56
杜全力去打中野?电影里李弥都说万一扑空了呢?那华野无需阻击徐州之敌,全军攻打黄百韬,也许不用三天就全歼黄百韬了!
用户12xxx06
用户12xxx06 3
2024-08-03 18:14
其实应该叫阻击更合适吧,只不过是大规模的阻击,中野有李云龙,敢亮剑,啥都不怕
张煮溪
张煮溪 2
2024-08-09 17:32
哪里都是四五个打一个,
用户10xxx47
用户10xxx47 2
2024-08-03 16:11
中野刚出大别山重武器都丢了总体实力不如华野一个纵队,进大别山前被邱清泉一个兵团追着打,与黄维兵团硬扛即使把中野打光了都啃不动。中野任务围住堵截黄维与分兵的华野一部合作一起歼灭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