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亲历者回忆板门店谈判,我警卫常和美国兵打招呼,不说话只使眼色

陈长有,1943年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上屯乡小陈庄村人,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51年开春,小陈庄村传来了“抗美援朝、

陈长有,1943年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上屯乡小陈庄村人,1949年5月参加工作。

1951年开春,小陈庄村传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消息。18岁的陈长已是村长兼民兵队长,“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战鼓,让他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他一边做参军的宣传动员,一边率先报了名。不久接到了入伍通知。

踏上征程这天,陈长有胸佩红花,身挎“万年红”背包,在锣鼓唢呐声中,雄赳赳气昂昂,一跃而上送行的牛篷车。正当他挥手告别时,一眼望见妈妈在哭喊声中追赶着牛篷车。他是长子,也算家里的顶梁柱啊!这一去怎能不让母亲担忧!

陈长有大声喊道:“妈!您回去吧,我走了,有党和政府关照呢!等打败了敌人,我再回来孝敬您!”村妇联主任及一帮村干部都拉着母亲在劝说,他满含眼泪转过头。此时是1951年5月。

到了驻马店后,陈长有被分配进部队,成为38军的一名新兵。陈长有个子高,身体壮,一报到就深受班长和老兵的关爱。他们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嘘寒问暖。接着发了一只苏式转盘枪,4颗手榴弹,陈长有顿感威武无比。

老兵们抽空就教他瞄准、射击、投弹等军事动作。没多久他听说,他们这支部队是走南闯北战无不胜的铁军,更加感到光荣和自豪了。

1951年6月初的一天,部队乘坐的列车刚跨过鸭绿江大桥,就突接警报,说是有敌机要来轰炸袭击。全员迅速跳下火车,以连排为单位,进山隐蔽,听候指挥。

当晚,刚吃完晚饭,连长就命令大家抓紧时间休息。还未入睡,陈长有就见侦察员带着两个朝鲜老乡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敌军火炮营先遣部队已经在葫芦岭一带架炮设防,约有100多敌人,距我连住处有20多里山路。”

连长决定带队伏击。经请示上级同意后,连长迅速召集排以上干部研究战术,然后全连宣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宁死阵前,不死阵后;只当英雄,不当狗熊。”最后连长下令:“同志们,这次战斗,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听说了吗,炮兵害怕步兵!哈哈!我们兵分三路迂回接近,直捣敌巢。都给我狠狠地打,打它个落花流水!”

连长的话,一扫陈长有初次战斗的恐惧感。

部队到达敌人前沿。有少数敌人在站岗放哨,有小部分敌人在沟边居民家居住,而大部分敌人在帐篷内休息。连队接近敌军50米左右时,被敌岗哨发现,连长迅速连放三枪,陈长有也发出了第一枪。顿时,手榴弹在敌区连环爆炸,轻机枪、冲锋枪、转盘枪、步枪一齐开火,我三股人马以迅雷之势直捣敌人老巢。

这一战又猛又快,敌人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战斗结束,消灭美军80多名,有28名敌人举手投降。部队迅速清理了现场,收缴步枪、手枪110支,果断地把拖炮车和15门山炮全部就地毁掉,然后带着俘虏的大鼻子美国兵,迅速撤离回营。

这次炮营歼灭战,从打响到撤离只用了40多分钟。果不其然,部队撤离不久,敌人的车队人马就赶到了。他们无奈地乱放了一阵枪炮,沮丧地收拾着残局。第二天,翻译说:“这股敌人是刚登陆来的,本身就带着恐惧心理,但他们都懂得举手投降,能保小命。”

入朝的第一个小战斗告捷,战小功大,上级授予陈长有所在连集体二等功。据说这支敌军号称“神剑军”,炮群威力很大,其炮弹分为穿甲型、爆破型、燃烧型、杀伤型。10秒钟一发炮弹,几分钟时间就能锁定破坏掉目标,诸如公路、铁路、桥梁都会遭到封闭式破坏。

这场战斗之后,1951年7月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赴朝慰问团来到了部队。

这天,朝鲜青泉沟树林下,在1000多人的慰问大会上,选派10名志愿军代表上台接佩纪念章,陈长有有幸被邀请上台佩戴了一枚纪念章。一位首长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尊敬的志愿军将士,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毛主席想念你们,祖国人民想念你们!盼望你们早日打败美帝国主义走狗豺狼!”

“请毛主席放心!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有决心打败美帝国主义!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祖国人民万岁!”全场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军棚上空。这种慰问场面感动人心,陈长有终生难忘。

1951年9月初,部队接到了元山打援阻击战任务。情况是这样的:志愿军总部计划消灭驻扎在元山附近的万人美军师,这支敌军是一支“王牌军”。当时,分给陈长有所在团的任务是打援。元山南侧沿川公路打起仗来是个咽喉要道,战役胜负在于能否截断敌人的增援部队,这是战斗的关键。

战斗打响后,我军先把公路挖断,在两边放些树枝杂草,埋好地雷,树枝上挂好手榴弹的导火线。隐蔽之下,并留好了兄弟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攻防要道。

战斗打响的第二天上午,敌人增援部队来了。他们前边用坦克车、装甲车开路,后面紧跟着汽车、步兵、炮兵,延续了一里多长的战线。这是一个加强营的兵力,里面还有韩国军队。敌人前边有三辆坦克,已有两辆因清障而被炸断链轨,变成了“铁坨子”。

敌步兵沿山边河套小公路蜂拥前冲。我部队居高临下,用步枪、机枪、转盘枪、手榴弹,连续向敌群开枪猛射,敌军也连续反攻抢路。双方枪炮声四起,响成一片,风烟滚滚,一时分不清是何方的枪声。

敌人一排排地倒下,坡沟里、小河里、山边路边,尸横遍野。由于山高谷深,两军近距离对峙,敌机只能在高空盘旋,无法展开轰炸。连续三个多小时的战斗,打得敌人步步后退,最后只好撤军。我军也没有追击。

小分队迅速清查现场,敌军尸体达400多具,约有一多半是韩国军人尸体,没有发现活着的敌人。此次公路打援阻击战漂亮地完成任务,可谓是打阻双功并举。

战斗中,陈长有也负了轻伤,一块小弹片刺进右肋骨上,流血不止,感觉被人打了一拳似的疼痛。他后到战地卫生室取出弹片缝了四针,无生命危险。轻伤不下火线,陈长有执意不住医院,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支队。

铁道是志愿军的生命线,也是敌人的眼中钉。1953年4月中旬,陈长有所在连队驻扎在平壤附近的沙里沟一带,离铁道线较近。那天天快亮时,敌机来袭。

敌人派来了B-24重型轰炸机。北山坡上有特务发出三发信号弹指引,敌机在铁道涵洞北约300米的地方,投下一枚重型炸弹,爆炸声震天动地,铁轨被炸成了两截,铁轨的两头也都弯到一边了,铁道地面形成了宽20多米深5米的弹坑,铁路运输当即被中断。

爆炸点距陈长有所在连队帐篷区约有一公里。听到爆炸声,大家都感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时,天已经大亮了,连长当机立断,带队赶赴现场救援。

100多人的队伍,轻装上阵,跑步前进。赶到现场后,立即投入了抢修战斗。此时,已有100多名铁道兵,正紧张地忙个不停。道班人员送来了很多方木、柱子、抓钉、搭架、铁轨等抢修用的物件设备。

在当地朝鲜劳动党支部带领下,几十位老大伯老大妈也在那里回填弹坑。铁道两侧数百人员,你追我赶奋勇抢险,有用手抱石块的,有用背背土的,有肩扛土的,有用头顶土的……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枕木轨架连通了,新轨铺好了,弹坑也填平了。一位列车员英姿勃勃地在胸前闪动着绿色信号灯,一列火车一声长鸣缓缓通过。路两侧参加抢修的人群,也随着火车鸣声长出了一口气,用掌声目送着列车。

事后,陈长有所在连队还派了一个班的人员,到北山坡放信号弹的地方搜查,没发现什么问题,估计是敌人收买当地人所为,后交由当地公安机关追查此事。

这次,连队抢修铁路是主动参加,为此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报表扬。

朝鲜战争板门店谈判举世瞩目,陈长有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有幸被选拔出任板门店谈判的警卫员。

1951年7月10日,谈判在敌军控制的开城市郊来凤山庄开始进行。从1951年10月25日开始,又移到了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板门店原先仅仅是一个小山村,为便于当时中国军队代表寻找,在会议场所附近临时用木板搭成一个酒馆兼小杂货铺,并且悬挂了用汉字书写的“板门店”进行标识,从此该地得名板门店。

板门店谈判时,总部要求陈长有所在师选派15名志愿军组成警卫班。人员条件是:政治坚定,枪法好,应变能力强,英俊威武,身高1.75米左右,70公斤左右。经过层层挑选,陈长有成为警卫班的一员。在荣幸之余,他深感责任重大。这个警卫班所接触人群不同,既代表中国军人威武形象,又担负着严肃艰巨的任务。

谈判地搭了一些帐篷,警卫班住在帐篷里,首长们来谈判时,也在帐篷里进行。谈判时,警卫班往往在谈判桌右边站岗,7人一班。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掌控之中,可谓严阵以待。首长来时、走时,都会和警卫班一一握手,并说:辛苦了!辛苦了!警卫班回应:首长辛苦了!首长辛苦了。

警卫班平时的工作生活,每天早上集体出操,高唱《志愿军战歌》;集体读书读报,由警卫人员轮流领读;打扫卫生,整理篷间;轮流巡逻,轮流帮厨;观察山川上敌军动态,撤军情况,真停还是假停?若有动向,及时上报。

警卫班战士也常和美国兵打招呼,相互使个眼色。但他们既时刻高度警惕,保持距离,又尽量避免与他们翻脸。此外,还要细心观察来往人群动向,不能出任何的意外事故。

谈判一开始,美方提出要求:“朝鲜问题由南北双方自己解决,要求中国军队全部撤走,请你们不要干预内政。”我方代表针锋相对,义正词严地指出:“你们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先来干预朝鲜内政,要撤走的应该是你们,而不是我们。你们要是撤得晚了,恐怕问题就大了。请记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下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谈判断断续续,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到了1953年7月,我方为争取谈判主动权,将高炮部队和远程加农炮部队部署在离汉城不远的地方——敌机场附近,已经直接影响到敌机起降了。在这种军事态势逼迫下,美军方面坐不住了,催促马上停战。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双方正式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并将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范围划为朝韩非军事区。

警卫班的战士都是些小机灵鬼,都在关注着谈判的消息,听到签字消息都很高兴。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震动全球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胜利结束了。陈长有作为板门店谈判的警卫人员,也有幸见证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最后时刻,感到无上荣光。

2025.1.21其他(2377)板门店谈判,我警卫常以使眼色方式和美国兵打招呼,尽量避免翻脸

陈长有,1943年出生,河南省唐河县上屯乡小陈庄村人,1949年5月参加工作。

1951年开春,小陈庄村传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消息。18岁的陈长已是村长兼民兵队长,“保家卫国,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战鼓,让他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他一边做参军的宣传动员,一边率先报了名。不久接到了入伍通知。

踏上征程这天,陈长有胸佩红花,身挎“万年红”背包,在锣鼓唢呐声中,雄赳赳气昂昂,一跃而上送行的牛篷车。正当他挥手告别时,一眼望见妈妈在哭喊声中追赶着牛篷车。他是长子,也算家里的顶梁柱啊!这一去怎能不让母亲担忧!

陈长有大声喊道:“妈!您回去吧,我走了,有党和政府关照呢!等打败了敌人,我再回来孝敬您!”村妇联主任及一帮村干部都拉着母亲在劝说,他满含眼泪转过头。此时是1951年5月。

到了驻马店后,陈长有被分配进部队,成为38军的一名新兵。陈长有个子高,身体壮,一报到就深受班长和老兵的关爱。他们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嘘寒问暖。接着发了一只苏式转盘枪,4颗手榴弹,陈长有顿感威武无比。

老兵们抽空就教他瞄准、射击、投弹等军事动作。没多久他听说,他们这支部队是走南闯北战无不胜的铁军,更加感到光荣和自豪了。

1951年6月初的一天,部队乘坐的列车刚跨过鸭绿江大桥,就突接警报,说是有敌机要来轰炸袭击。全员迅速跳下火车,以连排为单位,进山隐蔽,听候指挥。

当晚,刚吃完晚饭,连长就命令大家抓紧时间休息。还未入睡,陈长有就见侦察员带着两个朝鲜老乡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敌军火炮营先遣部队已经在葫芦岭一带架炮设防,约有100多敌人,距我连住处有20多里山路。”

连长决定带队伏击。经请示上级同意后,连长迅速召集排以上干部研究战术,然后全连宣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宁死阵前,不死阵后;只当英雄,不当狗熊。”最后连长下令:“同志们,这次战斗,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听说了吗,炮兵害怕步兵!哈哈!我们兵分三路迂回接近,直捣敌巢。都给我狠狠地打,打它个落花流水!”

连长的话,一扫陈长有初次战斗的恐惧感。

部队到达敌人前沿。有少数敌人在站岗放哨,有小部分敌人在沟边居民家居住,而大部分敌人在帐篷内休息。连队接近敌军50米左右时,被敌岗哨发现,连长迅速连放三枪,陈长有也发出了第一枪。顿时,手榴弹在敌区连环爆炸,轻机枪、冲锋枪、转盘枪、步枪一齐开火,我三股人马以迅雷之势直捣敌人老巢。

这一战又猛又快,敌人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战斗结束,消灭美军80多名,有28名敌人举手投降。部队迅速清理了现场,收缴步枪、手枪110支,果断地把拖炮车和15门山炮全部就地毁掉,然后带着俘虏的大鼻子美国兵,迅速撤离回营。

这次炮营歼灭战,从打响到撤离只用了40多分钟。果不其然,部队撤离不久,敌人的车队人马就赶到了。他们无奈地乱放了一阵枪炮,沮丧地收拾着残局。第二天,翻译说:“这股敌人是刚登陆来的,本身就带着恐惧心理,但他们都懂得举手投降,能保小命。”

入朝的第一个小战斗告捷,战小功大,上级授予陈长有所在连集体二等功。据说这支敌军号称“神剑军”,炮群威力很大,其炮弹分为穿甲型、爆破型、燃烧型、杀伤型。10秒钟一发炮弹,几分钟时间就能锁定破坏掉目标,诸如公路、铁路、桥梁都会遭到封闭式破坏。

这场战斗之后,1951年7月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赴朝慰问团来到了部队。

这天,朝鲜青泉沟树林下,在1000多人的慰问大会上,选派10名志愿军代表上台接佩纪念章,陈长有有幸被邀请上台佩戴了一枚纪念章。一位首长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尊敬的志愿军将士,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毛主席想念你们,祖国人民想念你们!盼望你们早日打败美帝国主义走狗豺狼!”

“请毛主席放心!请祖国人民放心!我们有决心打败美帝国主义!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祖国人民万岁!”全场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军棚上空。这种慰问场面感动人心,陈长有终生难忘。

1951年9月初,部队接到了元山打援阻击战任务。情况是这样的:志愿军总部计划消灭驻扎在元山附近的万人美军师,这支敌军是一支“王牌军”。当时,分给陈长有所在团的任务是打援。元山南侧沿川公路打起仗来是个咽喉要道,战役胜负在于能否截断敌人的增援部队,这是战斗的关键。

战斗打响后,我军先把公路挖断,在两边放些树枝杂草,埋好地雷,树枝上挂好手榴弹的导火线。隐蔽之下,并留好了兄弟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攻防要道。

战斗打响的第二天上午,敌人增援部队来了。他们前边用坦克车、装甲车开路,后面紧跟着汽车、步兵、炮兵,延续了一里多长的战线。这是一个加强营的兵力,里面还有韩国军队。敌人前边有三辆坦克,已有两辆因清障而被炸断链轨,变成了“铁坨子”。

敌步兵沿山边河套小公路蜂拥前冲。我部队居高临下,用步枪、机枪、转盘枪、手榴弹,连续向敌群开枪猛射,敌军也连续反攻抢路。双方枪炮声四起,响成一片,风烟滚滚,一时分不清是何方的枪声。

敌人一排排地倒下,坡沟里、小河里、山边路边,尸横遍野。由于山高谷深,两军近距离对峙,敌机只能在高空盘旋,无法展开轰炸。连续三个多小时的战斗,打得敌人步步后退,最后只好撤军。我军也没有追击。

小分队迅速清查现场,敌军尸体达400多具,约有一多半是韩国军人尸体,没有发现活着的敌人。此次公路打援阻击战漂亮地完成任务,可谓是打阻双功并举。

战斗中,陈长有也负了轻伤,一块小弹片刺进右肋骨上,流血不止,感觉被人打了一拳似的疼痛。他后到战地卫生室取出弹片缝了四针,无生命危险。轻伤不下火线,陈长有执意不住医院,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支队。

铁道是志愿军的生命线,也是敌人的眼中钉。1953年4月中旬,陈长有所在连队驻扎在平壤附近的沙里沟一带,离铁道线较近。那天天快亮时,敌机来袭。

敌人派来了B-24重型轰炸机。北山坡上有特务发出三发信号弹指引,敌机在铁道涵洞北约300米的地方,投下一枚重型炸弹,爆炸声震天动地,铁轨被炸成了两截,铁轨的两头也都弯到一边了,铁道地面形成了宽20多米深5米的弹坑,铁路运输当即被中断。

爆炸点距陈长有所在连队帐篷区约有一公里。听到爆炸声,大家都感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时,天已经大亮了,连长当机立断,带队赶赴现场救援。

100多人的队伍,轻装上阵,跑步前进。赶到现场后,立即投入了抢修战斗。此时,已有100多名铁道兵,正紧张地忙个不停。道班人员送来了很多方木、柱子、抓钉、搭架、铁轨等抢修用的物件设备。

在当地朝鲜劳动党支部带领下,几十位老大伯老大妈也在那里回填弹坑。铁道两侧数百人员,你追我赶奋勇抢险,有用手抱石块的,有用背背土的,有肩扛土的,有用头顶土的……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枕木轨架连通了,新轨铺好了,弹坑也填平了。一位列车员英姿勃勃地在胸前闪动着绿色信号灯,一列火车一声长鸣缓缓通过。路两侧参加抢修的人群,也随着火车鸣声长出了一口气,用掌声目送着列车。

事后,陈长有所在连队还派了一个班的人员,到北山坡放信号弹的地方搜查,没发现什么问题,估计是敌人收买当地人所为,后交由当地公安机关追查此事。

这次,连队抢修铁路是主动参加,为此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报表扬。

朝鲜战争板门店谈判举世瞩目,陈长有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有幸被选拔出任板门店谈判的警卫员。

1951年7月10日,谈判在敌军控制的开城市郊来凤山庄开始进行。从1951年10月25日开始,又移到了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板门店原先仅仅是一个小山村,为便于当时中国军队代表寻找,在会议场所附近临时用木板搭成一个酒馆兼小杂货铺,并且悬挂了用汉字书写的“板门店”进行标识,从此该地得名板门店。

板门店谈判时,总部要求陈长有所在师选派15名志愿军组成警卫班。人员条件是:政治坚定,枪法好,应变能力强,英俊威武,身高1.75米左右,70公斤左右。经过层层挑选,陈长有成为警卫班的一员。在荣幸之余,他深感责任重大。这个警卫班所接触人群不同,既代表中国军人威武形象,又担负着严肃艰巨的任务。

谈判地搭了一些帐篷,警卫班住在帐篷里,首长们来谈判时,也在帐篷里进行。谈判时,警卫班往往在谈判桌右边站岗,7人一班。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掌控之中,可谓严阵以待。首长来时、走时,都会和警卫班一一握手,并说:辛苦了!辛苦了!警卫班回应:首长辛苦了!首长辛苦了。

警卫班平时的工作生活,每天早上集体出操,高唱《志愿军战歌》;集体读书读报,由警卫人员轮流领读;打扫卫生,整理篷间;轮流巡逻,轮流帮厨;观察山川上敌军动态,撤军情况,真停还是假停?若有动向,及时上报。

警卫班战士也常和美国兵打招呼,相互使个眼色。但他们既时刻高度警惕,保持距离,又尽量避免与他们翻脸。此外,还要细心观察来往人群动向,不能出任何的意外事故。

谈判一开始,美方提出要求:“朝鲜问题由南北双方自己解决,要求中国军队全部撤走,请你们不要干预内政。”我方代表针锋相对,义正词严地指出:“你们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先来干预朝鲜内政,要撤走的应该是你们,而不是我们。你们要是撤得晚了,恐怕问题就大了。请记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下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谈判断断续续,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到了1953年7月,我方为争取谈判主动权,将高炮部队和远程加农炮部队部署在离汉城不远的地方——敌机场附近,已经直接影响到敌机起降了。在这种军事态势逼迫下,美军方面坐不住了,催促马上停战。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双方正式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并将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范围划为朝韩非军事区。

警卫班的战士都是些小机灵鬼,都在关注着谈判的消息,听到签字消息都很高兴。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震动全球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胜利结束了。陈长有作为板门店谈判的警卫人员,也有幸见证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最后时刻,感到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