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5年,解放军向敌人发起进攻前夕,突然改用明语通话,把想要窃取解放军情报的越

1985年,解放军向敌人发起进攻前夕,突然改用明语通话,把想要窃取解放军情报的越军给搞蒙了,竟然连一个字都没有破译出来!   在现代战争中,密电码是至为关键的重要机密。   正因如此,交战双方对破译对手的密电码,可以说是相当重视,甚至都到了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与此同时,保护自己的密电码不被对方取得或破译,也是交战双方保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战期间,美日在太平洋的交锋异常激烈,双方在密电码的保护和破译方面,也可谓是做足了功夫。   不过,相对而言,最终还是美国技高一筹,利用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的特殊语言,构建了独属于自己的密电码系统。   说白了,就是通信兵全程采用的都是明语通话,只不过这种语言除了纳瓦霍族人谁也听不懂。   如果通信兵接到指令后不翻译,连美军都听不懂,就更别说日本人了。   美国拍摄了一部战争电影,名字叫做《风语者》,内容展示的就是纳瓦霍族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作出的贡献。   无独有偶,使用明语通话并不是美军的专利。   抗战时期,左权与刘邓紧急联系时,就曾用过俄语明语通话,把窃听情报的鬼子搞得抓耳挠腮。   此外,在江南地区作战的新四军,也曾把温州方言当过独属于我军的密电码系统。   不仅如此,在两山轮战期间,解放军也曾用过明语通话。   1984年,隶属于南京军区的作战部队奉命进入了老山战场,6连连长朱喜才别出心裁,为了保护我方的密电码系统,特意挑选了十几名上海籍战士,组建了一支特别通信小分队。   该小分队相互之间传递信息,不用常规的密电码,全是用地道的上海方言明语通话。   说实话,中国地大物博,光方言就是数百种之多,素有“十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之说。   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推广了普通话,天南海北的同胞们交流起来才没有了什么障碍,否则的话,咱们自己人交流都很成问题。   上海方言也是如此,除了当地人交流没有什么问题,外地人到了上海,听当地的人说方言就好像听天书一样。   咱们一个语系的都听不懂,越军就更白瞎了,听了还不如不听。   越军要是不听,最起码心里还有那么多忌惮,可是听了之后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整天心里面跟猫挠一样,提心吊胆地吃不好睡不着。   那一段时间,潜伏在我军阵地周围搞窃听的越军全都蒙圈了,搞了几个月连一个字都没有破译出来。   1985年3月,6连奉命攻占小尖山阵地,通信员王健使用明语给后面的炮兵阵地报坐标。   窃听我军通信情报的越军,集中精神听得很仔细,只知道解放军要有动作了,却不知道解放军会打哪里。   直到我军的炮弹落到了小尖山阵地,越军这才反应过来,但已经晚了,6连已经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地面进攻,眨眼间就冲到了越军的眼皮子底下。   部队进攻期间,王健受了重伤,但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看着战友们攻占了小尖山,才踉踉跄跄地倒在了战场上,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   这只是老山战场上的一个片段,6连也因为这场战斗,被授予“英雄硬六连”的称号。   而这支使用明语通话的通信小分队,也在军中广为流传!

评论列表

4821828
4821828 4
2024-05-09 20:50
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两次荣誉称号,没有第二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