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废弃的旧铁轨不回收?一位铁路工作人员告诉我,中国每年报废上百万吨废旧铁轨,很多都选择了就地掩埋。 在我国这个广袤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如同蚯蚓般通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当之无愧的"钢铁战士",铁轨时刻肩负着畅通交通运输、连接神州大地的重要使命。 每当我们乘坐着列车在崎岖的山路和辽阔的大平原上行进时,那沉甸甸的钢轨无疑是最坚实的基石,维系着整个钢铁巨舰高速运转。 然而,就像所有物品一样,即便是承载重任的铁轨也难免有其使用寿命和折旧年限。 根据多位铁路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我国每年需要报废的废旧铁轨达数百万吨之多,数量之大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随着高铁建设的加速以及现有线路的持续翻新,这种情况在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加剧。那么,这些报废的铁轨又被如何处置呢? 从材质和结构上来看,钢轨是由低碳钢或者普通钢材加热、锻造而成,属于碳素结构钢的一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综合强度较高、塑性好,且相对成本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钢轨通过坚固的轨枕和扣件与路基紧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然后在其表面铺设钢轨。以承载火车列车的重量,同时保证机动性和平稳度。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钢轨本身就是钢材制成,何不将退役后的旧钢轨重新加工回炉冶炼呢? 确实,从资源回收的角度来看,这是最环保且最经济的做法。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一次次的车轮摩擦和重压作用,退役钢轨表面已出现大量的裂纹和变形,钢材本身的结构和组织已经遭到彻底的破坏。 再加上钢轨常年暴露在户外恶劣环境中,与大量的尘土、雨水和空气接触,内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和杂质污染。这样的钢铁根本不符合再生资源的基本标准,回收利用起来成本过高。 第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钢轨的主要成分虽然是碳素钢材,但其配方和生产工艺一直都是钢铁企业的商业机密,并不对外公开透露。 即便是近几年大规模推广的新型钢轨,内部添加剂也是只有生产厂家才知晓的秘密。 所以即使回收厂能将旧钢轨重新熔炼,却很难知晓其化学成分从而进行精准配比。生产出来的钢质也无法达到铁路运输的高标准要求。 第三,钢轨的运输半径和运输成本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钢铁在回炉冶炼后需要重铸和加工,这就需要在钢铁厂选定合适的场地。 但考虑到钢厂一般都选址在人口较少的郊区地带,那距离工厂很远的那些旧钢轨如果直接运输过来,运费将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旧钢轨的经济回收价值。 相比之下,将其就近掩埋的成本要远低于长途运输的费用。所以,基于种种考虑,很多时候铁路部门和钢铁企业往往会选择就近的处理方式,而不是进行长途运输。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位于钢铁厂附近的铁路线路,报废钢轨还是可以回炉重铸的。 工人们会先将旧钢轨运回厂内,经过再生炼钢处理后制成新的钢坯。再经过轧制加工,便能重新制造出满足规格要求的新钢轨。 除了上述两种处理手段,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旧钢轨的新用途。 比如在一些城市公园内,断裂的旧钢轨会被制作成各种艺术雕塑作为城市景观,给市民以别样的视觉体验;还有一些旧钢轨被作为一些公共设施的支撑材料,替代了大量木材的利用;更有一些工业企业则将长期暴露在荒野环境中的旧钢轨,收集加工后当做建筑用途,以此展现建筑物独特的视觉效果。 很显然,对于铁路这一特殊行业,报废钢轨无法像一般的废旧金属那样回收利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每年报废的钢轨数量仍将持续增加。 而从事铁路行业的你我也许早就习惯了这种状况,把它当成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高度来看,我们确实应该重视这个行业的特殊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规范管理。 例如政府除了开发一些新型节能环保的钢轨生产和回收技术,鼓励钢厂和铁路部门开展更多的绿色合作外。 同时还可以针对这些远离城区的旧钢轨制定更好的资源回收政策,如免除长途运输的相关税费等。共同为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