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生救死扶伤的医生去世后遗体捐献给母校,这位88岁的老人,完成了向医学事业的最后

一生救死扶伤的医生去世后遗体捐献给母校,这位88岁的老人,完成了向医学事业的最后一次献礼。   (信息来源:2024年5月6号孝感市人民政府——汉川88岁老医生王庆忠:毕生救死扶伤 死后捐献遗体)   2024年的4月份,武汉大学接收了王庆忠的遗体捐赠,并且举办了遗体捐赠的仪式,武汉大学是王庆忠的母校,王庆忠还在世的时候,就多次表达了自己想要将遗体捐赠给母校的想法。   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由于王庆忠想要完成自己向医学事业,向祖国的最后一次献礼,王庆忠的身份并不普通,他是一位退休的医生,之前曾经在四川汶山人民医院工作。   经过他的手救治了很多的病人,在医院工作的时候都由于良好的技术和优秀的品质,受到了许多同事和患者的赞扬。   后来在1995年的时候,王庆忠到了退休年龄,虽然从人民医院退休了,但是王庆忠也并没有过上清闲的退休生活。   反而在自己的退休之后,利用更多的时间前往云南等地的偏远地区,利用自己的医术继续为当地的老百姓看病。   在老人去世之后,老人的儿子也公布了自己父亲手写的遗嘱和遗体器官捐赠申请书,这份申请书在2012年的时候就已经写下了,当时老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所以打算提前对后事进行一个交代。   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多次表达过自己想要将遗体捐献给母校的想法,老人去世之后,老人的儿子也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和武汉大学进行联系。   得知这么一种情况之后,老人的遗体也被武汉大学医学部正式接收,相信老人的遗体会给后来医学部的学生提供很大的助力。   帮助武汉大学的医学生更好地从事人体方面的研究和医学方面的探索,这位老人也成为了以后武汉大学医学部学生一个不能说话的老师。   虽然这位老人不能向其他的老师教导学生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所有的医学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医者仁心。   老人这种难得的品质在现实生活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毕竟现在的医院已经成为了敛财的重要场所,许多老百姓都觉得去医院看病实在是太贵了。   也有许多的老百姓,即使身体出现了一些病症,需要去医院检查的时候,也想着能拖则拖,不愿意真正的去医院面对。一方面是内心当中想要逃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进医院之后花费实在是太大了。   而很多医院的领导层都给了各个科室的医生下达了任务指标,如果医生在当月没有完成相应的指标,就会影响最终的考勤和晋升,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医生看病的初衷已经变了,从原来的尽量帮病人看好病到最后尽量给病人多开好药。   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其实很多工作或者是身份都是不能完全是职业化的,虽然全社会都在提倡职业化,但是像医生、老师或者是军人这种重要的工作或者是岗位,一旦真正的全面职业化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其实更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如果医生完全成为一个工作,医生在看病和治疗期间就不会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其实在遇到病人生病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很多解决方案的。   选择哪一种方案是最适合病人的,需要医生思考和下定论,医生可以选择代价最小,恢复最快的,当然也可以选择花钱最多的。   虽然不管怎么选择,对医生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甚至选择花钱最多的对医生的业绩还有很大的提振作用,但是对于病人却完全不一样,毕竟我国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全民医疗免费。   现在我国很多地区的普通百姓依然无法摆脱因病致贫的魔咒,许多家庭只要出一个重病患者,尤其是这个重病患者是孩童的时候,整个家庭都会被拖累下去,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一代甚至三代人都不能完全起来。   如果家庭当中的重病患者是老人造成的影响还不会特别大,毕竟大多数老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主动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避免拖累整个家庭。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也希望此后医生在考核和晋升的时候,医德也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