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我都脸红!难道中国的砖家不感到羞耻吗?人家一个英国人,花了10多年时间完成《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用真实的历史文献证明南海是中国的!而我们的专家们又干了什么? 每当我看到那条关于《南海的历史与主权》一书的新闻,总是会感到一阵内疚和羞愧。 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我们居然在这样一个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课题上,付出的努力远远不及一位外籍学者。这不能不令人扼腕惋惜。 那位撰写了这本专著的安东尼·卡蒂教授,来自遥远的英国。作为一名法学专家,他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绝非偶然。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开始了对这一复杂议题的研究。一开始,他只是出于对国际法和领土争端的兴趣,想要对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一探究竟。 然而,随着调研的深入,卡蒂教授越发被这块水域的历史与现实所吸引。 他发现,南海问题箭裘棘手,既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又牵扯到当今诸多国家的利益纠葛。这促使他决心撰写一部系统论述南海问题的专著。 为实现这一目标,卡蒂教授可谓煞费苦心。他首先前往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声索南海岛礁的国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政府档案和历史文献。 他甚至亲自走访了南海诸岛,从岛民口中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除了东南亚国家,卡蒂教授还涉猎了西方列强的旧藩资料。他翻阅了大量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殖民时期留下的文字记录,试图从中窥探南海的历史真相。可以说,他做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文献考据。 耗时十年有余,卡蒂教授终于在2016年完成了这部被誉为"南海问题百科全书"的著作。一开篇,他精炼地介绍了南海地理位置、岛礁分布和资源概况。 继而系统梳理了这片水域的发现和占有史,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对南海的历史主权主张一一予以分析。 卡蒂教授的核心论点是,根据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有效占有和控制"原则,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各个岛礁也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为支持这一结论,他举出了大量有力的历史证据。比如明清时期的官方文献,就曾多次记载南海的情况。 明朝更在南沙群岛设置了"万里浜"标志,派遣军队驻扎西沙诸岛。可见,中国政府在明清时期就对南海行使了有效管辖。 除了总结南海历史,卡蒂教授还对南海争端的成因及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指出,南海问题的关键在于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涉及到几乎所有声索国的核心利益。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互相体谅,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大会决议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寻求共赢。 总的来说,《南海的历史与主权》这部著作可谓是一部开卷有益的力作。 它不仅全面梳理了南海的发展历程,更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南海问题留下了广阔思路。无疑,这本书将为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与卡蒂教授十余年的孜孜以求相比,我们国内学者在南海问题上的研究确实还有所欠缺。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国家主权和统一,更关乎地缘战略和资源开发等重大利益。 可以说,这正是一个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国家课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似乎还有所不足。 实际上,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片水域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封闭海域,而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沿线岛礁星罗棋布,能源和渔业资源储备丰富。 因此,除了中国之外,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也都对部分岛礁和海域提出了主权主张。 更有甚者,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域外国家也想借机介入南海事务,意图遏制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针对这种情况,东盟多次表达了"不希望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立场。但种种迹象表明,南海问题已上升为一个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的地缘政治难题。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需要学者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多个层面对南海问题做深入剖析,为维护国家利益出谋划策。 但很遗憾,我们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系统性的权威学术著作问世。 难怪看到那条新闻时,我会感到惭愧和自省。一个外国学者能够对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有如此透彻的解读,而我们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更重要的是汲取教训。我们应当像卡蒂教授那样,以虚心求学、勤勉治学的态度,专注于那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研究。 只有以严谨的学风,运用客观中立的研究方法,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复杂问题的本质,为维护国家权益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我也呼吁更多国人重视和关注南海问题及其重大意义,努力提高自己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每个公民都应该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捍卫祖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 信息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