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奶奶98岁,那天我去看她,之前一直糊涂不认人的奶奶,突然问我: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

奶奶98岁,那天我去看她,之前一直糊涂不认人的奶奶,突然问我: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我说您认识我吗?奶奶说认识啊,我大儿子家的大孙女。 奶奶今年已经98岁高龄了。自从去年突发脑梗后,她就开始糊涂不认人,连自己的儿女孙儿都认不得了。我们一家人看着奶奶一天天老去,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不过,就在前几天,奶奶似乎又恢复了一些清明。那天我到她居住的养老院探望,当我走进房间时,她竟然主动向我打招呼:"大孙女啊,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 我愣住了,难以置信地问:"奶奶,您认识我吗?" 奶奶笑着说:"认识啊,你是大儿子家的大孙女呀!" 真是出乎意料!奶奶不仅认出了我,甚至还记得我和父亲的关系。我连忙走上前,握住她的手,喜不自胜。 "大孙女,我跟你说啊,你们要常来看看我。"奶奶一边整理着头发,一边对我叮咛,"我这把老骨头哪年哪月都不知道了,只希望儿孙们能多来陪陪我。" 我认真点头,有些哽咽地说:"好的奶奶,我们一定常来看您。您就放心吧。" 说话间,我注意到奶奶衣柜里的寿衣被拿出来了。虽然老人家有自己的习俗,但我还是禁不住心情沉重起来。看来,奶奶也意识到了她将离世的事实。 这让我想起奶奶的家庭背景。奶奶一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就是其中一个。不过父亲是被奶奶收养的,并非亲生。 小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他从小无父无母,是街头流浪儿。后来被好心的奶奶捡回家抚养长大。对于父亲来说,奶奶就等同于亲生母亲一般。她将父亲当亲儿子一样疼爱,百般关怀备至,从未有过差别对待。 奶奶对待家人一向如此善良友善。她从不攀比挑剔,不与他人过不去。每当有人来看她,不论是儿女亲朋还是邻居街坊,她都以温和的态度欢迎他们,甚至夸张地赞美对方的好处。 我们家里就有一句俗语,叫"老人家夸奖,馅有馅没有"。即便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词,奶奶也会竭力挖空心思说给你听。她就是这样一个极富阳光心态的长者。 慢慢长大后,我才理解了奶奶独特善良的根源。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宽容与感恩,一种在磨难中锤炼出来的达观与豁达。 正是这种豁达的心态,让奶奶在临终前没有丝毫惶恐和彷徨。她神情自在而安详,表现出对即将离世的接受与平静。周围的人都说,奶奶真是个有福之人,竟能以如此沉静谦和的心态,来接受人生的最后一程。 "大孙女啊,我的人生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如今终于可以走了,也算是解脱了。"奶奶望着我,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 我哽咽着说:"奶奶,您一定是有很多福气啊,否则怎会如此从容淡定呢?" 奶奶点点头,像是在陷入了久远的回忆。 "是啊,我这一生也算是折腾过了。年轻时受尽了苦,也逃过几次劫难。不过只要努力活下去,什么苦都扛得住。现在想想,我还算是个幸运的老太婆吧。" 说到这里,奶奶的目光恍然有些湿润了。 我也随之情绪激动起来,上前拥抱着她。奶奶伸出双臂,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回拥着我,轻轻拍着我的背部。那温暖而虔诚的动作,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奶奶对我们家人的慈祥之情。 就这样,我们相拥了很久,久到我也渐渐平静下来。 不知何时,奶奶竟自己穿上了那套崭新的寿衣。看到她慈眉善目的样子,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也许,这就是一种喜庆吧,一种喜丧。奶奶走得如此安详,没有受任何病痛折磨,只是在度过沉静祥和的最后光景后,自然而然地离开了这个尘世。 真是一种无上的福分啊!得此安乐善终,谁人不羡慕呢? 我深深地为奶奶感到欣慰,也由衷地希望她能就这样安然离去,不必再受任何折磨。这才是她应得的离世方式,也是一个善终吉人该有的福分。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时常和家人们轮流到养老院陪伴奶奶。有时奶奶还会清醒片刻,询问我们的家人状况,也问起我们是否过得好。每当这时,大家都会含泪告诉她,我们都很好,都在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而且都在盼望着她的平安离世。 奶奶听了会笑着点头说:"那就好,那就好。我要是走了,你们要好好的,互相关心才行。" 后来,奶奶又变回了昏迷状态,我们也都做好了她将随时离世的准备。 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奶奶安详地离开了世间。她临终前意识一直很模糊,甚至没有勉强醒来和我们道别。但这并不打扰我们对她的怀念与祝福,因为在我们心里,奶奶始终保持着那种淳朴善良的形象,以及对于生活的宽容与感恩。 奶奶的离世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这并不是因为悲伤或痛苦,而完全是一种欣慰与庆祝的心情。我们为奶奶得到了善终而感到由衷高兴,也为她能就这样轻松而坦然地离世而感到无比喜庆。 对于像奶奶这样的长者来说,能以这种状态离开人世,实在是最大的福分。因为相比起痛苦的临终阶段,她的离去给所有亲人留下的是一种圆满、一种宁静。这种庄严而沉静的离世方式,不就是对于她一生善良宽厚的最好回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