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了高考都移民了,咱们也就别总责怪现代人学习内卷了,宋朝不仅卷房子,连祖坟也卷。 1056年,19岁的苏轼带着弟弟苏辙从四川眉州出发,来到宋朝都城开封,准备参加八月份开封府的解试。 什么是解试呢?宋朝大考要分三步走,解试—省试—殿试。这个解试就是地方考试,类似于今天的市统考。这个解试考中了,就被称为举人。 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既然是市统考,苏轼弟兄俩难道不应该在四川眉州考吗,怎么跑到河南开封考试了? 原因很简单。眉州给的解额太少了,就几十个,而作为首都开封,解额有好几百。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是都城,考中举人的名额自然要多些。 那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去开封府解试呢?当然不是,那还不乱套,名额再多,也架不住全国蜂拥而至,必须是开封户口。 当时要想弄个开封户口,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大家最为熟悉,那就是买房。买开封的房子,落户开封。和现在一样,都城的房子不是随便就能买的,寸土寸金,一般人买不起,名人有的也买不起。比如欧阳修、范仲淹在开封多年,主要租房过日子。 第二种途径,就有点与众不同了,买坟。没错,就是买祖坟。找到开封当地的农人,给他一笔钱,让农人帮忙,就说这坟是祖上的坟头,冒充一下。古代没电脑,户籍管理虽然比欧美先进,但也不至于先进到家家户户一清二楚,这就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那么你觉得,苏轼是通过买房还是买坟,获得高考移民的机会呢? 买房。 据史料记载,苏轼老爸苏洵在开封买过房,这房子就在内城西门。 如此来看,苏轼大概率是通过买房,获得了开封户口,才有机会考试。 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说,连苏轼这样的天纵英才都得高考移民,可见竞争多么激烈,苏轼没信心,普通人还咋个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