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袁隆平的两个孙女上幼儿园时,老师问她们:“你们的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们说:”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爷爷是个看天气预报的。"这个天真而可爱的回答,实际上揭示了袁隆平在家人心目中的形象。 作为一位在田间地头工作多年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常年都需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因此在孙女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位专业"看天气"的人。 事实上,袁隆平的妻子曾因为他工作的特殊性而嫌弃过他。两人结婚时,妻子本是一位知识分子。 袁隆平随身带着泥土和农药味,让妻子很不习惯。不过,妻子很快意识到丈夫工作的重要性,从此对他百分之百支持。 袁隆平一家人生活虽然平凡,但其中也不乏暖心的小故事。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叫五一、五二和五三,寓意都与天空有关。 袁隆平解释说,他当年因为很向往进入航空航天系统,但未如愿,只能将这个理想托付给儿子们。 说起袁隆平未能成为空军和游泳健将的经历,还真有一段小故事。年轻时,他曾两次参加空军招飞的体检,由于视力问题被刷下来。 后来他又想加入游泳队,无奈被发现是个"臭脚盖"。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正是这两次插曲,让袁隆平最终走向了自己的专业领域。 1953年,袁隆平考入了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别人也许会觉得农业挺"土"的一个行当,但他对种植和养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那个年代中国粮食产量严重不足,让年轻的袁隆平意识到了这一行业的重要性。 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湖南怀化安江农场任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袁隆平和学生们吃同一种伙食,住同一间宿舍,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但正是这种生活磨练了他顽强耐劳的品格。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曾经遭遇了一场极为惨重的饥荒。作为亲历者,袁隆平看到了人民遭受的苦难,于是下定决心要扎根农业,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那时起,袁隆平就把实验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不分昼夜,常在泥淖中打滚。他放弃了原本舒适的教师生活,转而扎根于农村基层。为了搞科研,他甚至连家人也很少回去看望。 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没有被辜负。袁隆平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其中以"米优型"和"双优你"最为著名,单年单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给中国的粮食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下粮仓"这一极高赞誉,正是人们对袁隆平的敬佩之语。每当粮食歉收或质量下降时,人们就会期盼袁隆平再次拯救中国人的"口粮"。 田间徐徐地走来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人,手捧几株谷穗,眼中满是科学家独有的执着,这就是袁隆平最常见的形象。 但同时,他也是各界名流追捧的"明星"。从政界到商界,从文艺界到体育界,无数人都对袁隆平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我就是一个为了让中国人吃上最好的大米而努力的农民。"袁隆平常这样谦虚地说。尽管他获得了无数荣誉和头衔,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造福的初心。 在他83岁高龄时,仍坚持在田间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对于如此低调务实、勇攀高峰的人生境界,我们有理由由衷赞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