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期间,问毛主席对指挥的哪一场战役最满意,毛主席未加思索便笑着回答:“四渡赤水!” 蒙哥马利是欧洲著名的二战名将,放下地域成见不谈,他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的确是很有一番作为。 这一年的5月,他来到中国访问,并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蒙哥马利来华之前,就拜读了很多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对没有接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毛主席,在军事领域展现的过人才华,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既然有幸见到了毛主席,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些事情要当面讨教。 他对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盛赞有加,但是毛主席却不以为然,笑着摆了摆手。 这让蒙哥马利很郁闷,于是就严肃的问道:“那您对指挥的哪一场战役最满意呢?” 毛主席笑着搓了搓手,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那么,四渡赤水究竟有多神呢? 可以这样说吧,西点军校把四渡赤水当成了重点研究战例,但至今还没有哪个美国军官,能够指挥“红军”复刻这场战役。 也就是说,四渡赤水对于美西方军事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至今还是个未解的谜题。 现在把视点转回到,那个大浪淘沙的烽火年代,一起来了解四渡赤水这场战役。 土地革命时期,老蒋为了吃掉新生的革命政权,几乎举倾国之力,接连对工农红军展开了5次“围剿”。 在进行反“围剿”革命斗争中,由于红军装备落后、指挥失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四渡赤水,就是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的一个历史片段。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会议上,对反“围剿”斗争的失利进行了深刻检讨,确定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及红军中的领导和指挥地位。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给部队转移定下了明确目标,就是北渡长江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但是在过江之前,红军就要先渡过赤水,而在赤水周围,老蒋早已部署了150个团的兵力,要将这里当成围剿红军的终极战场。 鉴于这样的情况,毛主席立即将转移计划进行了调整,仍旧按原计划通过赤水,但暂时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 红军首次渡过赤水之后,避免了与国军主力正面遭遇。老蒋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调整部署,在赤水以西重新布防。 可是没想到,老蒋调整了部署之后,毛主席又命令部队二渡赤水返回了遵义。 这下把老蒋给搞蒙了,不知道红军下一步要干什么了,立马又把部队调回来包围遵义。 国军这边刚有点动静,毛主席又命令大部队隐蔽,派出几支小股部队再渡赤水。老蒋的反应倒也很快,立马命令部队掉头重新部署。 这来回几番折腾,把国军的节奏都给打乱了,毛主席趁机下令四渡赤水。 老蒋经过一番分析,认为红军最终有可能向贵阳一带转移,所以把兵力都部署到了贵阳。 然而,毛主席却命令部队虚晃一枪,直取防守空虚的昆明,随后横渡金沙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在这场较量中,毛主席充分展现了军事上高超的指挥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老蒋也许是为了挽尊,提到红军四渡赤水的时候,还不屑地说:“朱毛被我打蒙了,竟然带着队伍在一条河上来回跑了四趟。” 究竟是谁蒙了,结果会说话,老蒋说得再好听,也难掩心中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