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来中国一趟,心血被白费,施压美目的得逞后,欧盟搜查中企。 前段时间,德国总理朔尔茨带着德国最核心的企业团队访问了中国,与中国在不少重要议题上达成共识,并且让中国海关对几款德国产品“解禁”,可谓是满载而归。 然而朔尔茨回国后就突然变了脸,开始配合整个欧盟对中国发难。 在朔尔茨访问中国期间,双方就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朔尔茨也承诺不会跟中国“脱钩断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但是朔尔茨在离开中国以后态度就出现了180度大转变,跟着欧盟一起对中俄的正常合作进行抨击。 欧盟认为中俄的工业合作,就是在给俄罗斯提供制造武器的零部件,中国就是在“坐山观虎斗”,想要利用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从中获益。 不仅如此英国和德国也开始以“国家安全”说事,炒作中国在他们的国家安插了间谍,还象征性的逮捕了几位本国公民,声称他们在为中国传递情报,证据何在? 不仅如此,24号深夜欧盟再出手发起FSR下首次“突击检查”,对一家监控设备制造商在波兰和荷兰的办公室发起突袭,而这家公司正是中企。 调查人员不仅控制了公司信息化设备和员工手机,还要求调取重要数据查看,对此欧盟中国商会表达了严重的不满和关切。 为什么德国会态度大变呢?因为今年不仅仅是美国大选日,更是欧洲议会选举的日子,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都非常重要,美欧政坛很可能会就此洗牌。 就往年的选举经验来看,只要发表一些“反华”的言论,做出一些攻击中国产业的事,就很容易赢得民众的关注和选票。 但是如果议员和领导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来的,那么他们本身就是对中国带着仇恨情绪,都是“跛脚”的。 此前欧洲国家已经跟着美国制裁了几家与俄罗斯合作的中国企业,现在大有一副对中国举起“经济大棒”的架势,也不看看自己能不能承担后果。 就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已经借着欧FSR框架的掩护,连续4次发动调查计划,都是针对的中国企业,而且都是新能源行业。 可以说欧盟的目的相当明显,就是对领先的中国新能源企业进行打压和歧视,从而提高欧洲新能源企业的发展空间。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和不公平的打压本身就违反了国际贸易的公平公正原则,欧洲这是在响应此前耶伦访华之前所说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也是在向美国表忠心的一种方式。 但是偶走企业都表示愿意同中方技术合作,怎么反而政府机构认不清现实呢?朔尔茨可千万别让访华一次取得的成果白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