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那个揪出‘毒教材’的硬汉子彭邦怀,14年的坚持,22次法庭交锋,愣是没有退缩一步!他在课堂上发现历史课本里的破绽,就像侦探一样追查到底,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从没动摇,因为他心里清楚,教育可是国家的根本,教材得靠谱,不然孩子们学的是歪理。 彭帮怀在当地有一个外号叫做“纠错老师”,他将一生投入教育事业当中,但是彭帮怀从来都没有沮丧过,在他看来,教材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情,马虎不得。 那么到底是出于一个怎么样的契机,让彭帮怀走上这条“纠错”道路呢? 在师范毕业之后,彭帮怀教了几年书,感觉到了自身水平有限,便开始走上了继续深造的道路,从中专生到法学研究生,彭帮怀不断地扩宽眼界,个人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000年的时候,彭帮怀在当地开了一个补课班,因为上课幽默风趣,他很快在当地打响了名号。 有一次,彭帮怀给小朋友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一位同学的标点符号写错了——省略号本来应该的六个点,占两格的,但是这个同学在第一个空里写了四个点,第二个写了两个点,是很明显的错误。 彭帮怀在这个同学的卷子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让彭帮怀意想不到的是,学生拿到卷子后的第二天,学生的父母竟然拿着试卷找到了彭帮怀。 家长理直气壮的告诉彭帮怀,自家孩子的标点符号没错,完全的按照官方教材写的。 一开始,彭帮怀还不相信,直到看到家长带来的那本“错误教材”,里面有一篇名为“读《给予是快乐的》”的示范习作赫然写着错误的标点用法。 从这个时候开始,彭帮怀开始关注“错误教材”的事情,他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在冒号、双引号的使用上都存在问题,而他们的反馈大多都是从教材里学来的。 很多家长质疑,彭帮怀是“半路出家”的老师,他教的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彭帮怀还专门查询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在1993年的标准,里面都证实了市面上一些教材的错误点,但是家长们却不相信,认为还是彭帮怀的水平有问题。 彭帮怀很苦恼,他开始走访各大出版社,希望能够让他们主动改正错误,但是这些出版社一听是来给他们“纠错”的,马上就借口在忙,拒绝和彭帮怀见面。 见靠私人联系没用,彭帮怀又开始写信给国家语委、出版社、国家工商总局,但是效果都是不尽如人意。 无奈之下,彭帮怀走上了诉讼的道路,然而彭帮怀打了这么多年的官司,没有一次胜诉,败诉的原因竟然很多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官方出版的合格产品。 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彭帮怀,有人甚至还表示,不知道彭帮怀这么坚持到底为了什么。 彭帮怀发现的课本“瑕疵”有很多,虽然有些问题在他看来,并不能完全定论是错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至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值得商榷的,但是这些内容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 这些年为了“纠错”,彭帮怀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将这些时间金钱都投入到职称评定中,他恐怕早就被评为副高了,但是彭帮怀并不后悔,他一直没有放弃,在他看来,教育是一辈子的大事,他未来还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会放弃。 信息来源:【1】央视新闻《教师因小学语文教材存“瑕疵”打10年官司 从未胜诉》2016年06月13日 【2】央广网《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教科书的事都是大事”》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