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看,顿时

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妈呀,怎么这么多鬼子?” 1937年,卿伯金只是一名普通的湘军士兵,随着28军91团被调往上海金山卫。 他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自小务农劳作。20岁那年,听说日本侵略者打进了中国腹地,他毅然加入了国民革命军,投身抗日战争的硝烟中。 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步兵,肩扛一杆旧式95式步枪,"马马虎虎打打仗"。可是在金山卫的街头巷战中,他的英勇作战赢得了上级的赏识。 有一次,他单枪匹马就击毁了一架敌机,立了大功。上级奖赏了他一挺珍贵的马克沁M1917重机枪。 这种机枪射速极快,射程遥远,正适合城市巷战。不过,马克沁的弹链供给存在缺陷,很容易在混战中卡壳。 机灵的卿伯金就把马克沁改装一新,将弹链改为弹箱式供弹,使它更加顺畅可靠。这门改良机枪立刻成为连排的重要火力支撑。 1937年8月中旬,上海沦陷。日军随即对郊区金山卫发起狂轰滥炸,想迅速击垮国军的根据地。卿伯金和战友们就在城墙机枪阵地上,埋伏了数日数夜。只要敌机一出现在视野中,他们就会狂扫一通。 卿伯金操纵的改良马克沁重机枪火力惊人,每次射击都会像流星雨一样袭向空中,将敌机逼得不得不紧急规避。个中经过,让人无比瞠目。有时还真给敌机击穿了机翼,击落数架。 此役,虽然双方你来我往激烈交火,卫城外围的防线却延绵近一个月未被攻破。然而日军野战炮火力太猛,金山卫终究守不住。眼看大势已去,连长下令全体撤离。卿伯金收起宝贵的马克沁,跟随部队仓皇逃出重围。 就在他们撤退到郊外一处稻田时,卿伯金突然听到稻草拂动时有水声响起。他循声爬行过去,低头一看,被吓了一大跳。只见一大片稻田中伏着成千上万名敌兵,人头挤挤攘攘一大片!幸亏刚才没有惊动,否则全军就要被敌人活捉了。 卿伯金立马向营长报告,又请示要不要偷袭。胆大心细的营长果断同意,立即集结人马准备会战。 次日拂晓,卿伯金就架起了那门改良马克沁重机枪,指挥有人为他输送弹药。与此同时,其他战士也埋伏在稻田四周的掩体中,枪口齐刷刷对准了敌人的据点。 日出时分,伏击的号令一响,卿伯金就打开了枪膛大门,那恐怖的火力如同滚滚巨浪,朝着敌阵狂涌而去。其他战士也跟着倾泻出致命的子弹。顷刻间,敌人就乱作一团,伤亡惨重,根本无暇反击。 91团趁热打铁,发起了猛攻。日军在狭小的稻田中无路可逃,上万名敌兵惨遭重创。他们败退时,遍地尸横被尸,血肉模糊。 从此,91团的官兵对卿伯金赞不绝口,称他是"圆厘兵的尖兵"。营长还亲自给他戴上了荣誉臂章。 可怜的金山卫终于还是没能固守。国军接连失利,只好向南撤退,直至来到宁波一线。不料,有些部队竟然把卿伯金等人当成逃兵,差点就要处决了!还是91团长亲自保了他们一命。 逃往湘西老家的路上,队伍曾遭到土匪和汉奸的袭击。卿伯金手舞铁盒的枪法立下赫赫战功,击毙数名匪徒和汉奸,为部队开路。最终在1939年,他终于在家乡和91团长程潜重逢,继续随军西征。 抗战胜利后,卿伯金应征加入了程潜的保安第12旅,继续驻防湘西。据他回忆,在那个年代即便是军火库存也相当紧缺,他还拿着那门改装过的马克沁重机枪,时常用于实弹射击训练。 1950年军队整编,卿伯金退伍返乡。回到家乡的农村,他重新过起了农民的日子。那把改良马克沁已无处可用,只能委委屈屈地搁置在家中的杂物间里。直到去世,卿伯金都没再提起过它。 走过一生沉浮,这位曾经的巷战英雄最终离世时已是2008年。他的曾孙回忆说,每当他谈起从军征战的往事,总是异常兴奋。 而那些打游击时的艰苦岁月和战火纷飞的惨烈场景,也已随着时光远去,永远地定格在了抗战的年代里。

评论列表

行者孙
行者孙 8
2024-04-21 21:33
向抗日英雄卿伯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