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结婚了两次。我的第一个嫂子非常勤快,做饭,洗衣服,还很能赚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哥就是不太喜欢,他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摔碗、砸门,家里一片狼藉。尽管我第一个嫂子非常勤快,后来他们还是走到了尽头,而第二个嫂子的性格和第一个截然相反,我哥却十分喜欢。 大学毕业后,我的哥哥王浩找了一份语文老师的工作,开始了他平凡而安稳的人生。作为一家之主,父母最关心的就是王浩的婚姻大事了。 王浩自己倒不是太着急。他这个人比较内向寡言,对感情问题似乎也不太上心。不过,每逢佳节家人团聚时,母亲还是会唠叨他什么时候找个对象结婚。 "儿子啊,你也不能总这么一个人过日子。找个贤惠懂事的媳妇也是为你自己好。"母亲絮絮叨叨地说。 "妈,我不着急。等我遇到真心喜欢的人,自然就会结婚了。"王浩笑了笑说。这就是他对婚姻的态度,他并不想因为别人的期望而勉强自己。 后来,父母终于按捺不住,给王浩介绍了几个相亲对象。王浩勉为其难地见了几个女孩,终于在一位姓杜的女孩身上"停留"了下来。 这位杜女士是个相当勤快能干的人。不仅工作认真赚钱多,而且做家务非常在行,像是生来就是一个贤内助的料。 更难得的是,她对于王浩这个年龄其实比她大了7岁的老师,竟也能全盘接受,表现出了非常成熟和大度的一面。 所以,尽管王浩对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但基于双方条件相当、杜女士也算是个可以结婚的对象,加上家里人的百般催促,他还是在一年后娶了杜女士为妻。 结婚后,杜女士果然像是一个"现成"的好妻子。她每天都会精心做好三餐,房屋整洁一尘不染。 有时工作再忙,她也会骑着电动车送一份热腾腾的午饭到学校给王浩。此外,杜女士赚钱的本领很强,工资加私下做小生意,每月都有可观的收入。 按理说这样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任何男人都应该对她感恩戴德。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王浩对杜女士反而越来越有了一种淡淡的疏离感。 比如说,每次他回到家,总能闻到一股子浓郁的洗衣粉味儿。他曾多次提醒杜女士,洗衣服时不要放那么多洗衣粉,但杜女士从来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或者说,就是她那种固执己见、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性格在作祟吧。 杜女士对待孩子也同样严厉。王浩夫妻育有一女,每天放学回家,只要姑娘稍有一点小错小失,杜女士就会严厉训斥她。 渐渐地,王浩发现他和杜女士之间缺少的不仅仅是感情,更缺少了互相理解和尊重。他们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小小的家务琐事都会演变成大吵大闹,甚至砸东西摔碗碟的情况。王浩后悔当初为什么就这么草率地娶了杜女士。 终于,在一次争吵过程中,王浩忍无可忍,提出要和杜女士离婚。杜女士虽然哭哭啼啼地表示不愿意,但王浩已经心意已决,这段婚姻根本无法维持下去。 就这样,王浩和杜女士在经历了短短三年的婚姻生活后,选择了平静的离婚结局。王浩把抚养权留给了杜女士,每月只需付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给女儿就算尽了父亲的义务。 离婚之后,王浩终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由和解脱。他再次认真想过对婚姻的看法,是真正爱上一个人,并且获得她的真心喜欢,才可以结婚。如果只是单纯地物色对象,结果往往也不会幸福美满。 没过多长时间,有人给王浩介绍了一个女孩。姓张的她,是王浩母校的一位学妹。两人一见钟情,彼此对对方都有着好感。 尽管张女士的性格与杜女士截然相反,她爱美、有些懒散、花钱大手大脚,但王浩却无所谓,反而对这种性格感到很有亲和力。 父母听说王浩要和这样一位"不太检点"的女孩结婚,自然是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张女士没有杜女士那样勤快持家有余,将来只会给王浩带来麻烦。可是,王浩已不再将婚姻当作一时的务虚了,他坚持要和自己中意的人在一起。 "爸妈,我已经领教过一次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滋味了。这一次,我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无论她是什么性格,我都觉得幸福满足了。" 就这样,王浩在家人的反对声中,硬是与张女士走到了一起。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王浩和张女士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 张女士虽然有些任性娇纵,但对王浩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和体贴。她尊重王浩的个性爱好,从不勉强他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 即使张女士偶尔会在购物上有些铺张浪费,但王浩也从来没有斥责她。因为比起她那些小毛病,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心心相印的感情基础。 就这样,夫妻俩相亲相爱,过着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 本文为短片虚构小说,请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