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9日上午,我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翻译唐健生,给手枪装好弹夹,他今天有一个骇人的计划,杀死使馆内所有人,他敲开了同为翻译的王某的房门随后对准王某头部就是一枪,在唐健生疯狂的发泄下,使馆共9人遇难。 唐健生出生于1950年,家境小康。自小品学兼优,他对外语有着特殊的天赋。1972年,他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葡语专业。 校园时代的唐健生,勤奋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可与此同时,他也表现出孤僻内向、暴躁易怒的性格缺陷。 大学毕业后,唐健生进入外交部门工作。他的出色葡语水平和努力工作,让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1979年,唐健生获派赴莫桑比克大使馆任翻译。在这个小型使馆里,他算得上是少数精通当地语言的翻译之一。 然而,唐健生的固执个性在使馆渐渐暴露出来。他常常对同事的意见不听不信,甚至直接顶撞上司。有时还会情绪失控,在会议室大打出手。此外,他对工作也没有什么热情,经常怠工,拖延事务。 由于唐健生曾两次在会议场合对使馆人员大打出手,使馆馆长史某曾经多次训诫他,并将其暂时调离一线工作岗位。 在1982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唐健生未能对自己的失当行为作出真诚检讨,反而理直气壮,这加剧了他与其他人的矛盾对立。 最终,史某做出了调动唐健生的决定——将他调离使馆,调往国内某城市当普通翻译。这无疑是对唐健生事业的重创。 在得知调动通知时,唐健生暴跳如雷,情绪完全失控。报复心理在他内心膨胀,直至走向了一条疯狂的不归路。 1982年7月29日一大早,外交部就收到了莫桑比克大使馆发来的一份电报,称使馆有几名工作人员下落不明。随后,电话也不断打来,显示使馆内部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 事实上,当天上午8点左右,唐健生悄然回到了使馆内。他拿着一把已上好子弹的手枪,首先敲开了同为翻译的王某的房门。当王某疑惑地开门时,唐健生毫不犹豫地对准他的头部就是一枪,王某当场身亡。 接下来,唐健生径直来到了许某夫妇的公寓。这对夫妻俩都是使馆内资深的行政人员。唐健生一个当头枪,将两人打得血肉横飞。惨叫声在使馆内回荡,其他人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就接连遭到了袭击。 唐健生接下来的目标是使馆馆长张主任。他找到张主任的办公室,一连开了几枪,张主任倒在血泊中。另一名遇难者是名叫陆某的随员,他正在使馆楼道内交接文件,突然被唐健生射杀。一片骇人的枪声在使馆内此起彼伏。 此时,使馆内其他人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大家慌忙逃命,有人设法报了警。史某也迅速反应过来,着手组织人手阻挡唐健生。当唐健生试图向他射击时,史某及时躲过了子弹攻击。 唐健生随即改变了作战策略,他开始利用诡计接近其他人。他假装已经杀人无数,全身是血,来到使馆内的诊所,诱骗王医生打开诊所门。一开门,唐健生就一枪射杀了王医生。 唐健生获取枪支子弹的过程至今已无法考证。有人猜测他可能是从使馆的武器库中偷取了枪支弹药,也有说法认为他早就秘密准备好了作案工具。 在使馆中,唐健生先后分别杀害了翻译王某、行政人员许某夫妇、馆长张主任,以及随员陆某等5人。 由于使馆人手紧缺,这些人并非唐健生直接的上级或曾经与他发生过严重冲突的人。他们或许只是唐健生发泄愤怒的替罪羊。 唐健生还试图射杀使馆馆长史某,但没能得手。不过,他用诡计成功杀害了医生王某。当时王某并不知情,误以为唐健生遭遇了危险,一开诊所门就被唐健生击毙。 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派出大量警力封锁了中国使馆所在的区域。在使馆内,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厮杀仍在继续。唐健生多次射击企图阻挡他的使馆人员,最终被逼入一个没有出口的房间。 被包围的唐健生拒绝投降,他挥舞着手枪,疯狂咆哮着"你们都该死"、"这都怪你们"之类的话语。经过几个小时的对峙,警方最终采取了攻坚行动,在枪林弹雨中将唐健生逮捕。 这场骇人听闻的杀戮共造成了9人不幸丧生,包括6名使馆员工和3名当地工作人员。1983年,马普托地区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32岁的唐健生被判处死刑,并于当年被执行了死刑。 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无法理解唐健生为什么会走上这条穷凶极恶的不归路。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一个封闭的外交环境中,唐健生孤僻内向、易怒的个性缺陷被放大了。加之对工作的不满和被调动的打击,这种人格缺陷最终导致了他情绪失控,走向了极端。 导火索只是一根稻草,而真正的祸根是唐健生扭曲的心理。用仇恨和报复填满了他的内心,他完全丧失了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这起惨案再次警示我们,要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益的人生追求,珍惜生命,远离暴力。只有用理性对待世界,用善意对待他人,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