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李鹏来到玉溪烟厂视察,当时玉溪烟厂在褚时健手里起死回生,而且搞得风生水起,褚时健向李鹏介绍,准备花费46亿元新建一座烟厂,李鹏一听,不禁发问:这么大投资,你是否有把握增加利税呢? 90年代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面临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 作为云南省重点骨干企业,玉溪卷烟厂曾经是当地支柱产业和主要税源。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加之管理体制僵化,玉溪卷烟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下滑,经营状况一蹶不振。 到1992年,厂里负债累累,员工工资发放遇阻,濒临破产边缘。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时任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局长的褚时健被派驻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一职。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褚时健深知企业的生死存亡关键在于改革创新。他毅然决然地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生产到管理,从技术到营销,无不着手改造。 首先,褚时健大刀阔斧地整顿人员编制,裁减了大量冗员和闲散人员,同时引进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他在生产车间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质量关,提高产品合格率。再次,他在营销体系上大胆创新,打破地区垄断,在全国范围内开拓市场。 改革初期,褚时健的做法遭到不少质疑和阻力。但凭借坚韧不拔的决心和过硬的领导能力,他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1994年,玉溪卷烟厂扭亏为盈,产品在全国多个省份打开市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有了这个成功基础,褚时健又向上级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计划:利用46亿元巨资在玉溪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卷烟生产基地。 这个投资规模在当时来说是天文数字,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199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自视察玉溪卷烟厂。 当褚时健向李鹏介绍新厂的规划和设计时,李鹏不禁发问:"这么大的投资,你有把握增加利税吗?"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褚时健从容作答:"新厂建成后,我们的产能将扩大一倍,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也将大幅提升。只要我们的营销工作到位,增加利税绝对是指日可待的事。" 李鹏听后点头称赞,对新厂的选址、工艺流程、环保设施和自动化程度给予高度评价。 他说:"只要你们的规划科学合理,中央政府一定会给予大力支持。我期待新厂早日建成,为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新厂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然而,过程中困难重重。首先是资金筹措问题,46亿元对于一个地方企业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其次是场址选择,为了避免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新厂址最终选在郊区一处偏僻的山区。再次是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都需要从头开始修建。 面对重重困难,褚时健亲自挂帅,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他多方筹措资金,与银行及时沟通,妥善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他亲自深入施工一线,了解第一手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正是凭借他的智慧和魄力,新厂建设才得以顺利推进。 终于,在1998年,这座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烟厂正式投产。新厂不但产能大幅提升,而且工艺技术和环保设施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新厂的投产,玉溪卷烟厂的产量和利税都创造了新的纪录。到2000年,玉溪卷烟厂的年产量已经突破100万箱,年创利税超过10亿元,跻身全国烟草行业前列。 褚时健的远见卓识和改革勇气,使一个曾几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烟草行业的佼佼者。 他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国有企业艰难和蓬勃发展的历程。正是有了像褚时健这样的改革先锋,中国的国有企业才得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破浪前行,发展壮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