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对浙江夫妻,好心收留了一位失忆14年的流浪汉。不料,17年后,正在看电视流浪汉,突然激动地大喊起来:我想起来了… 2003年的一天,谭万刚和妻子李婷在福建某工地工作时,偶然遇到了一位失忆的流浪汉。当时的他浑身脏乱,显得极其虚弱和无助。 经过询问,谭万刚夫妇了解到,这个男子名叫朱家明,曾经在这个工地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他失去了记忆,无法找到家人和工作。 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流浪汉,谭万刚夫妇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他们决定暂时收留朱家明,让他在自己家中暂住,并为他提供工作。 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位原本落魄无助的流浪汉渐渐恢复了健康,也逐渐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之中。 朱家明在谭万刚家中的工作表现出色,他勤恳敬业,凭借自己的双手赢得了雇主的赏识。 谭万刚夫妇也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予了他无私的关爱。在这对夫妻的照顾下,朱家明不仅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还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虽然朱家明无法通过记忆找到自己的亲属,但谭万刚夫妇并未将他撇下。相反,他们主动提出要带朱家明回到自己的老家,让他感受到家人的温暖,也许能够从中寻找到关于自己过去的线索。 在谭万刚一家的帮助下,朱家明终于顺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贵州。在这里,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朱家明的亲属,希望能够帮助他重拾失去的记忆。 尽管过程艰难漫长,但谭万刚夫妇却从未放弃。他们对朱家明的关心和支持,让这个原本迷茫无助的流浪汉渐渐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就在朱家明快要放弃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天,当他正在电视前发呆时,突然间一些熟悉的画面和声音刺激了他的大脑。 朱家明猛地站起身,激动地大喊:"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令人欣喜的是,这位流浪汉终于恢复了自己失去多年的记忆。 原来,朱家明原本是贵州赤水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记忆,只身流落他乡。他在工地上遭遇意外后,在谭万刚夫妇的帮助下,终于得以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而就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一个偶然的电视节目,竟然触动了他久违的记忆,让他重拾了自己的身份和过去。 在恢复记忆后,朱家明立即与谭万刚夫妇分享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欣喜地帮助朱家明联系上了久别的家人,终于在一次温馨的重逢中,结束了这位流浪汉17年的寻找历程。 那一刻,朱家明激动得热泪盈眶,终于重拾了生活的希望与幸福。 作为一个普通的善良夫妻,谭万刚和李婷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许多。他们无私地收留了一个陌生人,给予了他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稳定的工作。 尽管这位流浪汉一度失去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过他,而是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个善良的夫妻赢得了朱家明的无尽感激与敬佩。 在告别的时候,朱家明依依不舍地与谭万刚夫妇道别。他感激地说:"是你们救了我,让我重拾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若不是你们的关爱,我也许至今还在流浪街头,无法找到家人。我会永远记住你们对我的帮助,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回报你们。" 听到这番话,谭万刚夫妇的内心也禁不住激动万分。他们遗憾地目送着朱家明重新踏上返乡之路,却也为他能够重拾幸福感到欣慰。 谭万刚说:"我们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已。能够见证你重拾家庭,我们也感到万分高兴。希望你日后一切安好,我们也会时常关心你的近况。" 这个温馨动人的故事,无疑成为了一次普通善举中最令人动容的佳话。谭万刚夫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行善不求回报",用自己的关爱点亮了一个迷失方向的生命。 而朱家明的遭遇,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在失去记忆后所面临的无助和绝望,以及在他人帮助下重拾生活的欣喜和感激。 在一个日益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谭万刚夫妇的故事无疑成为了一面亮丽的旗帜。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便是普通百姓,只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也同样能够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事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善举故事。但当我们深入了解其中的细节时,却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无尽温暖和感动。 谭万刚夫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以善待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鼓舞着周围的人。这样的故事,无疑成为了当下社会最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