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万述国有“水鬼”之称,1年捞400具尸体的他,怎料也会害怕?他难为情的答道,害怕遇到能听懂人话的尸体,他惊恐的眼神不禁让所有人后背发凉! 45岁的万述国,生活在湖北高桥村,从事着捞取水底遇难者尸体的特殊工作。他被当地人称为"水鬼",这个绰号可谓名副其实。 万述国从小就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一个离水很近的渔村,潜水作为一项家传技艺,是他从小就学会的技能。 童年时,他常常跟着父亲下水打鱼,对于水下世界早已驾轻就熟。但是,正是这些亲密的水上经历,也埋下了他内心的一些恐惧。 16岁那年,万述国目睹了父亲在水中溺亡的悲惨场景。看着父亲在水中挣扎,最终永远闭上双眼,这一幕至今仍在他梦中重现。 这起意外事故给了他极大的心理阴影,他对水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宁可远离大水。 后来,万述国尝试过多种职业,但最终还是被水的魅力所吸引,选择成为一名专业潜水员。 在救援队工作期间,他经历了许多生死一线的场景,也目睹了无数在水中遇难者的惨状。尽管恐惧从未消失,但他仍然选择留在这个行业,因为他明白,这份工作承载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万述国来说,最大的恐惧并不是面对死亡,而是面对能够"听懂人话"的尸体。他曾经在一次打捞行动中,遇到了一具令他毛骨悚然的尸体。 这具尸体双眼紧闭,却突然睁开,凝视着万述国,好像在诉说着什么。他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整夜无法入眠。 "我从未如此害怕过,那种恐惧感让我毛骨悚然。我担心会遇到能够听懂人话的尸体,那将是我最大的噩梦。"万述国如是说。 这种恐惧感源自他幼年的经历。当年,他曾目睹父亲在水中溺亡,而父亲临终前的挣扎和呼救声,至今仍在他耳边回响。 面对能够"说话"的尸体,他仿佛又看到了父亲临终前的绝望和恐慌,这种记忆不由自主地唤起了他内心最深层的恐惧。 此外,工作中遭遇的那些惨烈的场景,也给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无数遇难者的挣扎和哀嚎,即使在梦中也时常萦绕在他的耳边。这些经历不仅没有让他对死亡和尸体产生麻木,反而让他对之怀着更深层的恐惧。 尽管万述国的工作意义重大,但他内心的恐惧一直困扰着他。为了克服这种恐惧,他主动寻求了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万述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恐惧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医生建议他通过回忆和面对这些记忆,来化解内心的恐慌。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万述国渐渐意识到,恐惧并非是永恒的,只要勇敢面对,就能克服它。 就在这个时候,一起轰动全国的邮轮沉船事故发生了。作为当地的潜水救援队成员,万述国立即赶赴现场参与打捞工作。 在打捞过程中,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遗体漂浮在海面,有的甚至已经腐烂到难以辨认。但即便如此,万述国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与遇难者"对话"的过程中,万述国逐渐克服了内心深深的恐惧。他开始主动与遗体交流,安慰他们不要害怕,会将他们安全地送回家。这种方式不仅让他重拾了勇气,也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 经历了这次重大事故,万述国有了新的认知。他意识到,作为一名生命守护者,自己的使命远不止于打捞尸体这么简单。他要给予遇难者以尊重和安慰,让他们在最后一程中得到应有的关照。 从此以后,万述国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把自己仅仅视为一名"水鬼",而是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生命的守护者。 在执行打捞任务时,万述国总会对遇难者说一句"别害怕,我们来接你们回家了"。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人的深深承诺。 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给遇难者以应有的尊重和安慰,让他们在最后一程中得到妥善的安置。 对于万述国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赢得金钱,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遇难者家属们带来一丝慰藉。 在每次打捞行动中,他都会认真地检查每一具尸体,仔细寻找遗物,并将其交还给家属。这不仅是对遇难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在一次次的行动中,万述国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救援效率。他还主动参与水上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希望能够减少水难事故的发生。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水上救援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为更多的生命保驾护航。 经历了内心的蜕变,万述国从最初的懦弱和自私,成长为一名勇敢的生命守护者。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遇难者带来了应有的尊重和安宁。 对于万述国来说,打捞尸体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遇难者家属带来一丝慰藉,让他们在最后一程中得到妥善的安置。 在每次执行任务时,他都会小心翼翼地照料每一具尸体,并与之"对话",给予以最大的尊重。 从最初对水的恐惧,到最后勇敢面对死亡,万述国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害怕遇到"会说话"尸体的"水鬼",而是一个真正的生命守护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