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什么项羽宁可战死,也不愿过江?我们以为那八千士兵是项羽的亲兵,但实际上这八千士

为什么项羽宁可战死,也不愿过江?我们以为那八千士兵是项羽的亲兵,但实际上这八千士兵是项羽的九族。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遭到了刘邦军队的重重包围,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阵亡,堂兄弟侄们横尸遍地,就连那些劝说他东渡长江重新崛起的老师们,也已经不复存在。 铩羽而归的八千勇士曾陪伴他征战沙场,如今只剩渺小的一缕残余,乌云密布,乌鸦飞旋,这似乎就是命运给予这位曾横扫六合的王者最后的嘲弄。 当那杀气腾腾的汉军压境而来时,项羽心中曾一度涌起了一个念头,过江吧!江东那些拥戴自己的父老乡亲定会怜惜他的处境,倾力相助。 可是,他怎么能忘记曾经的八千勇士呢?他们为了跟随自己打下一片疆土,不远万里,最终全军覆没于淮南之地。 他的爱妻虞姬和儿女们,也早已遭了不测,一个无地自容的人,又怎么会有颜面去见那些衷心期盼他的父老亲朋呢? 如果说项羽肯低头认输,这"西楚之虎"必将付诸人间,成为千古罪人,但他偏生是那种宁可赴死也不肯认输的主儿。 在人们的眼里,项羽才是真正的领袖,热血沸腾的英雄,但若是伟人竟也随波逐流,屈膝就范,岂不是叫观者心生失望?生为人杰,死亦应是鬼雄。 项羽恰恰是华夏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人物,他的一切行事作风,正是符合英雄气概的写照。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项羽不渡长江,只因为他的爱妻虞姬已经香消玉陇,儿女们更是散落飘零,内心的羞愧感令这个王者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亲朋。 实际上,这种说法也不是毫无根据,但如果只从这一点去解读项羽的用意,未免也有失偏颇。 事实上,《史记》对此有着更为客观的记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天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 由此可见,对于那八千将士的失却,以及面对家乡父老的无颜,才是导致项羽不愿东渡的根本原因。 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关于项羽不渡长江的动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出于内心的愧疚感。 自固陵一战之后,羽师大败,连绵多日的战事令这支铁军元气大伤,直至退守垓下,最终只剩下了区区一支残余。 项羽内心自然对此耿耿于怀,对于江东那八千勇士的惨遭更是愧疚万分。 二是出于结束战争的考虑,内战遍及六合,百姓生灵涂炭,项羽本性宽厚仁慈,他期望这场内战能够尽快结束,终止民间的战乱之苦。 项羽最终没有选择东渡重新集结力量,相反,他在乌江之畔,举剑自刎,时年仅31岁。 这位曾经震惊华夏的霸主,就这样英年逝去,留下了千古遗恨。 后世有名学者李贽在《藏书》中赞誉他为"千古英雄",可见其风采多么令人难以磨灭。 项羽的最终抉择固然是一段悲剧,但同时也具备了民族英雄的高尚情怀,生死存亡之际,他选择了坚持自我,不愿抛弃曾经的骄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

老百姓
老百姓 2
2024-04-10 20:46
卧薪尝胆有听说过吗?渡江为啥不行
滴水
滴水 1
2024-04-10 19:16
最大的原因是他知道他不可能翻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