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电影《奥本海默》:科学、道德与人性的较量

在电影《奥本海默》中,导演诺兰以娴熟的剪辑交迭叙事,呈现出核武悲剧与人生起伏两重风雨,紧扣观者心弦。影片讲述了科学家奥本海默在历史浪潮助推下,走上令其后半生饱受争议与痛苦的道路。全片以奥本海默的人生旅程展开叙述,但以小见大,片中科学、政治、普通民众,各方的博弈,展现的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荣辱悲歌。 奥本海默的晚年在反思中度过,他反思核技术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思考自己当初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正如他本人说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不再如往昔,少数人欢笑,少数人哭泣,大多数沉默。”对于或已变成人间“死神”这件事,奥本海默充满无奈与痛苦。讽刺的是,现实中他所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鲜花掌声和与之相伴的安全质疑。或许再给奥本海默一次选择,以其禀赋与个性,恐怕仍然会选择加入并领导“曼哈顿计划”,并坚定地按下那个本不属于科学家认知范围的按钮,最终仍旧因核武军备所筑起的另一座高墙,被审问、被质疑、被否定。 奥本海默所加入的隐秘计划,引发了太平洋另一边无数人的无尽痛苦,也触发了非黑即白的世界对立。令奥本海默没有想到的是,最终造成他接受地狱般安全审讯的背后推手,竟然是自己从未留意之处。因数件琐事对奥本海默心生怨妒而密织罗网的共济同僚斯特劳斯,虽技不如人,却早已参透世事人情。在斯氏看来,奥本海默这样的人物,若与“敌对阵营”早有牵连,最能撩拨冷战与后冷战时代人们敏感的心弦。 影片中反复出现雨打池塘、涟漪阵阵的画面,这显然既是描绘核变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又是在提示观众,核武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威力无穷——既是肉体上的摧毁,又是精神上的折磨。看得见的墙也许已经倒塌,看不见的墙仍在所有人心中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