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在日记里留言说中国人智力低下,活得麻木像牲畜一样,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公开嘲讽中国,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 从爱因斯坦留下的照片看,这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人,但是谁都想不到,爱因斯坦曾经竟然公然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爱因斯坦曾经到过远东城市,在他看来,这些地方到处都是垃圾,城市里的小孩子随地大小便,完全没有教养。而爱因斯坦形容过去中国人的言语更加过分,他认为中国人是一群勤劳、肮脏又呆滞的人。 爱因斯坦将这些全部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多年之后,有人将爱因斯坦的日记翻译并且编纂成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游记》出版,全世界都知道了爱因斯坦对中国的“厌恶”。 这让不少人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作为一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出这样具有歧视性和针对性的话语,实在是太不合适了。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其实只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钱钟书曾经写过一个故事,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去总理衙门串门,当时刚好碰上了外国公使也在总理衙门,翁同龢听不懂英语,但是中途离开总共不是那么的礼貌,所以就默默地在一旁听着。 一个早上听完,翁同龢感到头疼不已,觉得像是听一群鸟儿在叽叽喳喳。 不仅仅是翁同龢有这样的感觉,就算是现在我们很多初学英语的学生听外国人讲话也是这样,外国人喜欢用感叹词,而且强化语言的情感,再加上西方人更加的热情奔放,平时特别喜欢用大笑去缓解尴尬,所以我们会觉得很不习惯。 同样的,西方人看内敛含蓄的东方人,自然也是浑身不自在。 当然,这些都是正常的文化差异。 但是爱因斯坦有些言论确实有些过了,爱因斯坦认为中国人不会逻辑思考,没有数学天赋。同时,他还提到了日本人,认为日本人在艺术上是有造诣的,但是对于智力方面没有追求。 更让人惊讶的是,爱因斯坦还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让中国人取代其他的种族,那将非常的可惜,因为中国人缺乏思想。 爱因斯坦写这些日记最初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想法,没有准备发表,但是到了后期,罗森克兰茨编辑和翻译了爱因斯坦的日记,并且大力促成其发表。 在爱因斯坦的日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游记》发表之后,不少专家认为,爱因斯坦揭露了整个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方世界的种族主义与仇外心态,虽然美国和西方世界一直否认,但是文字却不会骗人。 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对中国更加详细的评价,爱因斯坦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男人是如何吸引女性,并且让女性愿意为他们生孩子的。 这种假设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具有侮辱性的,但是却被爱因斯坦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其实,这就是一种种族歧视,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但是,晚年的爱因斯坦还是有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主动地为黑人发声,还表示自己其实是可以理解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并且他在某种程度还是感同身受的。 更加戏剧性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答了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百年之问”,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的,就是爱因斯坦最“看不上”的中国人。 信息来源: 【1】中新网《为什么不谅解爱因斯坦》 【2】观察者《爱因斯坦是种族主义者?他的亚洲旅行日记充满对中国人的偏见》 【3】新华网《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中国这一次站在世界最前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