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女子丈夫生病住院,她去跟邻居借了10000元应急,钱借到手后,她打了借条,千恩万谢地离开。没想到,3年过去了,女子都不还钱,男子上门讨要,女子却说借条上的名字,和她身份证上的不一样,钱不是她借的,男子一怒之下把女子告了,案子先后经过两审,法院这样判了! (案例来源:安徽淮南中院) 孔大奎与邻村牛海云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好,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在他们身上可真是说对了。 他们彼此互相照应,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两家之间的情谊很深,无论谁家遇到难事,双方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 平常谁家的母鸡下蛋了,都会给对方拿几个,地里的菜更是让对方随便吃,根本不计较这些东西。 谁家的孩子没吃饭,到了饭点就直接上邻居家吃去了,这都是常有的事,两家的关系好的跟一家一样。 孔大奎一直是个热心肠的人,而牛海云一家也一直是他十分照顾的对象,这种互相关心、扶持的感情让村里其他邻居都羡慕不已。 记得有一年夏天,牛海云的丈夫骆长顺不慎患病,医生诊断后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否则病情会更加严重。 但手术所需的费用对于这个宽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骆长顺的病不能拖,牛海云心急如焚。 在关键时刻,孔大奎闻讯后立即赶至他们家了解情况,了解情况后便毅然决然地将身上所有的积蓄一万元,全部交给了牛海云,并安慰她道:“别担心,还有我们呢!” 虽然很感激孔大哥的帮助,牛海云还是给他写下了欠条,并且承诺以后一定会还给他的。 手术成功后,骆长顺的身体状况很快就有所好转,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牛海云一家对孔大奎很感激,他们常常提起孔大奎的帮助,感叹他的善意。 可只是嘴上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大奎渐渐发现,牛海云一家似乎忘记了这个债务。 有一次孔大奎因为要给孩子交学费,家里暂时比较拮据,便委婉地向牛海云家提到了欠款的事情。 没想到,牛海云听了之后显得很不高兴,说:“你怎么这么见外呢?我又不是不还,我们之间的关系,难道就只值这点钱吗?” 这让孔大奎感到非常尴尬。从那次开始,他再没有提过这个话茬。 几年过去了,牛海云家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家里盖起了新房子,添置了不少家具电器,生活越来 越富裕。 但是,孔大奎却始终没有收到关于还款的消息,看到牛海云一家人过得那么舒心,而自己家里却因为这笔钱捉襟见肘,孔大奎心里不禁感到一阵阵难过。 在他看来,这一万元虽然不多,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算得上一笔巨款了。 终于有一天,孔大奎鼓起勇气向牛海云提起还款一事,不料却遭到对方一口否认。 牛海云声称从未向他借过任何款项,甚至质疑孔大奎是否在开玩笑,孔大奎拿出当年的借条,试图让牛海云认清现实。 可谁知牛海云反咬一口,竟说自己身份证上的姓名与欠条上的署名不一致,因此她本人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孔大奎意识到,眼前的这位昔日好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恩将仇报的行径令人痛心疾首。 无奈之下,孔大奎只得将牛海云告至法庭,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一审过程中,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照“高度盖然性原则”,判决牛海云需归还孔大奎本金一万及其相应利息。 对于这个判决结果,牛海云愤愤不平,坚决表示不服,并提出上诉。 在上诉期间,法庭再次进行审理,要求双方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 在法庭的督促下,牛海云最终同意进行了笔迹鉴定,而结果证明了当年借条上署名的确是她本人亲笔。 面对这一铁证,牛海云哑口无言,二审法庭依法驳回了她的上诉请求,维持了原判。 孔大奎经历了这次借贷风波,深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今后切不可轻易借钱给他人,否则不仅容易损失钱财,还可能因此失去朋友,招致怨恨。 这次的不幸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提醒着大家,借钱需谨慎对待,切勿因一时心软而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