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网友是民在评论余秋雨的“诗”,讥讽余秋雨新出的诗集《余之诗》“连写诗的门都没入,不懂旧体诗的格律、用语、章法”等。
我查了一下,余秋雨的这个《余之诗》其实在两年前就出版了,当时就有人骂他“浅薄和卖弄”。
其实看都不用看,余秋雨当然是个诗盲,这是百分之百可以下确定的结论的。诗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而余秋雨是一个极为浅薄的毫无思想深度的人,怎么可能写出任何好一点的诗呢?
何况像是民说的那样,余秋雨连旧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平仄都不懂,那写出来的诗就更是垃圾了,我猜大概应该与四川周啸天的诗差不多吧。
是民是一个有一定科学精神和文字水准的人,并且是民自己也写诗。但是说实话,是民的诗吧,平仄格律倒是都顾及了,但是太僵硬,并且没有诗味。比如他作的这首《长夜》:
彤云渺渺乐声洪,
剌剌旌旗舞晚风。
长夜冥冥终有尽,
煌煌普照在心中。
这首《长夜》属于“平起首句押韵”的七绝,并且押的是平水韵上平声的“一东”韵,每一句每个字的平仄都很正确,从格律角度来讲确实是一首达标的七绝。但是呢,这诗读下来,没有味道,没有诗感,没有快意,没有余韵,味同嚼蜡,略显尴尬,就像看马云打太极拳,僵硬无比,虚头巴脑瞎比划。只有外形,没有内涵。
要我评的话,是民的字写得都比他的诗好。
而余秋雨的诗=周啸天的诗=狗屎。提都不必提。
为什么我敢说这样的话呢?因为我是当世中国一流的诗评家。有我十年前的这首诗论《绝句难成第三句》为证:
《绝句难成第三句》
ph 2014.06.23
小小绝句大文章,
起承转合一道光。
其中最难第三句,
诗有云泥凭此彰。
此句无力文章小,
此句功成意气长。
从来此句多惊险,
无数奥妙内中藏。
或可小桥长流水,
亦能猛龙过大江。
惊弓一张能猎鸟,
飞鸿一瞥见灵光。
一处风景万首诗,
万首诗词由此创。
多少诗家为此忙,
多少诗家因此伤。
偶有好手能借力,
千刀万斧出文章。
文章成时若天成,
不见刀痕斧切工。
此所谓:
千古绝唱一句成,
一句唱成千年赏。
那时台湾的李敖还活着,李敖也喜欢动不动作几首古体诗,或者改编几首古体诗。但他仍然也是一个没有诗才的人,写的诗也都是在瞎比划,比如:
什么是好的诗呢?既符合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又有诗的味道呢?比如唐人刘叉的这首《偶书》,就是一首真正的诗,一首真正的好诗,一首真正牛逼的绝句,一首真正的千年赏: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这他妈的才是诗啊!你们写的都是一些什么玩意儿啊就敢叫诗了,周啸天余秋雨,还有是民同学啊!
那么,最近一百年来,中国人中,谁的古体诗写得最好呢?我告诉你们答案:鲁迅。就是你们最熟悉但是又最陌生的那个大作家——鲁迅。这里的“最陌生”这三个字要加黑加粗加下划线,以示强调。
首先你要清楚的一件事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文才是文才,诗才是诗才,两者并不互通。有的作家有文才但没诗才(多数作家都是如此),有的作家有诗才但没文才。而鲁迅,既有文才又有诗才,实在是一个不世出的大天才。
为什么我说鲁迅的古体诗格律诗排在最近一百多年里中国人的第一名?我就只举出他的《自嘲》(平起入韵的押十一尤七律)、《题彷徨》(仄起不入韵押七阳韵五绝)这两首,这两首直逼唐宋诗人的诗。你们就去找吧,看民国至今这一百多年来有哪一个中国人写的古体诗超过了这两首吧。
可惜鲁迅本人对他的古体诗诗才的自觉意识不够,骨子里看不起古体诗,写着写着就去打油了,不好好创作一些更多的高品位高质量的古体诗,其实这是中国文化、中国诗坛的巨大损失了。很多人都看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随便是个人都能作出好的古体诗呢。真是闹笑话。
但纵然如此,鲁迅留下的古体诗也比我们大家以为的那些要多了,他的很多诗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读过,感兴趣的可移步到本号另文鲁迅的诗阅读品鉴。
这是由余秋雨扭捏作态丑人多作怪而引发的一篇诗评。余秋雨这个人啊,不是在哭哭啼啼,就是在扭捏作态,简直是一种病态,说话的声音也难听。
然而他不自知,还觉得自己懂诗,甚至觉得自己是个诗人呢。
真是可怜。
(完)
相关:诗是什么?(1)诗是什么?(2)诗是什么?(3)鲁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