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修复后的照片中的女子,是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她是县长家的千金,也是最爱周恩来的女人。可令人惋惜的是,周恩来年仅9岁时,她就因为肺结核而离世了,享年30岁。 (来源: 平阳县人民政府——周总理的十条家规) 周恩来自幼便饱尝人世沧桑,历经艰辛坎坷,最终成为伟大革命家,要说他的苦难从哪里开始,那就要源自母亲万冬儿的早逝。 万冬儿是知府幼女,是万姥爷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姑娘,因为老年得女,万老爷对这个女儿自然是千娇万宠。 不像其他那个时期的女子,在无才便是德的落后思想熏陶下,家里的父母不让女子去上学,可万冬儿则是在家里的私塾里读了很多年,这也给以后教导周恩来打下了基础。 到了该成婚的年龄,万老爷也是千挑万选选中了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 她对周恩来的影响深远,她一嫁入府里就一手掌管周家大小事务,为人精明能干,令周家家业渐渐复兴。 可惜命途多舛,年仅三十出头即因肺病辞世,年幼的周恩来从此失去母亲的庇护。 万冬儿在世时,对周恩来的教育格外重视,她亲自教导周恩来读书识字,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周恩来在她的熏陶下,不仅学识渊博,还学会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而,随着母亲的离世,这一切美好的回忆都化为了泡影。 失去生母后,周恩来的生活陷入困境,家道中落,周家濒临破产,他不得不寄居八叔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尽管八叔家对他体面相待,但周恩来每天需承担沉重的家务活,与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渐行渐远。 期间,养母陈氏亦因病去世,周恩来完全失去母亲的照拂,虽然周家尚有父亲,但父亲长期在外地任职,无暇照料儿子。 直至十二岁时,周恩来寄居伯父家,生活才获转机,伯父为名师,周恩来终于有机会安心读书,奠定了日后治学的基础。 在伯父的指导下,周恩来开始接触四书五经,学习诗词歌赋,他的才华逐渐显露。 伯父对他寄予厚望,不仅教授学业,更传授做人的道理,让周恩来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然而,漂泊的痛苦始终纠缠着他,每当想起生母万冬儿,他心中便充满无限怀念,在母亲生前,她总是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周恩来要坚强、要有志气。 正是生母在他幼小时教导良多,使他性格开朗大方,处事理性坚韧,母亲的教育深深影响了周恩来。 他曾在贫困中挣扎,目睹过社会的阴暗面,饱经世间沧桑,他懂得人生艰辛,怀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这些经历使他对弱势群体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他改变社会不公的信念。 周恩来深知,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以说,苦难既是磨砺,亦是造就,周恩来正是从小的磨难中成长起来,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革命伟业。 他幼年遭受重重磨难,既是生命的考验,也是人格的锤炼,正是因着这番苦难,他方能体认生命的艰辛,感怀生民的疾苦,从而燃起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有鉴于此,我们每个人生来平凡,但只要接受苦难的洗礼,定能在磨难中锤炼人格,终成大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