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男子10年前,花了15600元,为健在的母亲选购了一块墓地。十年后,母亲去世,男子拿着骨灰去墓园安葬,却被告知墓地涨价了,需补交9万元才可以安葬。男子怒极,这不是发死人财吗?随后,男子一纸诉状,将公墓管理所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公墓管理所履行合约。最后,法院是这样判决的。 (案例来源:昆明中院) 孝道在中国社会中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美德之一,高先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照顾年迈的母亲时,为了让母亲安享天年,提前为她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并与公墓工作人员签订了购买合同。 可当母亲去世后,公墓管理方出尔反尔,要求孝子高先生补交远远高于原价的巨额费用,从而引发了一场法律纠纷。 事情要追溯到十年前,那时,高先生的母亲年纪渐长,行动越来越不便利,日常起居都需要儿子的照顾。 有一天,母亲对高先生说起了她的后事顾虑,希望儿子能为她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墓地。 作为一个孝子,高先生虽然劝母亲不要胡思乱想,但还是暗暗记住了母亲的心愿。 不久后,高先生专程前往附近的公墓,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他最终选中了一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墓地。 工作人员称赞这是一块抢手货,价格虽然有的高,要15600元,但对于这样的宝地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合理了。 高先生没有异议,双方签订了合同,高先生先交1000元定金,等到真正需要使用墓地时再补足14600元的尾款。 谁也没有料到,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高先生的母亲不仅康复了,而且又多活了整整十年,对于一个孝子来说,母亲健康长寿无疑是最大的喜事。 但十年之后,高先生母亲终因年老去世,当他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前往公墓时,工作人员却要求他补交9万元的天价费用,理由是墓地价格涨了。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涨价行为,高先生当场就生气了,他质问工作人员:我们已经签订了合同,合同上明确写着只需补交14600元就能使用该墓地,你们如今又无理要价9万元,这是何道理? 然而,工作人员却理直气壮地回应,时过境迁,墓地涨价在所难免,他们也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双方就此产生了严重分歧。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高先生并没有被气焰嚣张的工作人员吓倒,相反,他毅然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法庭上,高先生坚持认为,双方签订的购买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墓地管理方应当履行合同义务。 而公墓管理方则辩称,高先生在母亲健在时就预先购买墓地,有炒卖墓地、违背公序良俗的嫌疑,因此合同应当视为无效。 经过缜密审理,法院最终支持了高先生的诉求。 法官认为,公墓具有特殊性质,儿子为年迈母亲提前准备墓地无可非议,双方签订的合同完全合法有效。 因此,判决公墓管理方履行合同义务,高先生只需补交14600元,即可将母亲安葬在原先选择的墓地。 对于这一判决,公墓管理方虽然上诉,但最终仍被二审法院驳回,维持了原判。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多数网友纷纷点赞法院的公正裁决,认为判决切中要害,企业应当遵守诚信经营准则,而不是见利忘义、违背合同。 守合同、重信用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这起纠纷折射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在一些特殊领域,企业往往凭借垄断地位而对消费者呼来唤去、横行霸道。 然而,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地位,都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切不可损人利己、破坏市场秩序。 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行业内的经营行为,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