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授衔,中央两次召开会议,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封信。 刘少奇和毛主席关系非常好,两人不仅在政治上是好搭档,而且在私生活上两人也是好朋友。 平时,刘少奇经常会向毛主席举荐一些优秀的将领,粟裕就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此前就听说过粟裕的名字,在听到刘少奇大力推荐之后,毛主席更是对粟裕非常感兴趣了。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要为十大元帅授衔的时候,名单里却没有粟裕的名字。 虽然一天军校没上过,但是半路出家的粟裕,却打了很多胜仗,朝鲜战争的时候,粟裕大将就很想带兵打退美国人,可惜后期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指挥抗美援朝,被很多人感叹,实在是一大遗憾! 毛主席对粟裕的作战能力非常认可,曾经说过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奇怪,因为此前刘少奇曾经大力推荐粟裕晋升十大元帅,大家也觉得凭借粟裕的能力,将他评为十大元帅肯定是能让大众信服的。 刘少奇本人对此其实也很郁闷,因为虽然自己大力推荐粟裕作为十大元帅中的一员,但是粟裕本人淡泊名利,一直都不肯接受这个荣誉。 关于这段故事,还牵扯了一个人,那就是陈毅将军。 早在1955年全军授衔的时候,粟裕就已经提出了要辞帅,并且获得了毛主席的批准,在粟裕看来,这些全部都是虚职,没有必要给国家增加负担。 不久之后,中央再次召开会议,谈论军衔授予的问题。 在谈论到陈毅同志是否能够被授予军衔的问题时,中央领导人有了争论,刘少奇认为,在新中国建国之后,陈毅分管的业务多次变化,同时和军事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再参考邓小平因为分管地方而不能授衔,所以平等对待,中央也不应当给陈毅同志授衔。 如果陈毅被排除出授衔的人选之外,那么粟裕就有很大的机会进入序列之中。 很显然,刘少奇同志在为粟裕做最后的努力。 在中央开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时任五大书记的周总理正在北戴河疗养,但是周总理非常关心这件事,专门就是否应当给陈毅同志授衔的问题写了一封函。 在这封函里,周恩来同志据理力争,认为应该给陈毅同志授衔。 不仅如此,周恩来总理还举了一个苏联布尔加宁的例子,认为虽然陈毅同志现在的工作和军事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并不影响给他授衔。 最终,中央采纳了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将授衔的名额给了陈毅,粟裕也与授衔失之交臂。 粟裕的心态特别好,不管是碰上什么样的难事,他都看得特别开,在1958年的时候,彭德怀批评粟裕“里通外国”,这在当时可是重罪,毛主席勃然大怒,免去了粟裕总参谋长的位置。 在此期间,粟裕也解释过,但是效果甚微。 戏剧性的是,在一年之后,彭德怀也和粟裕一样,被扣上了同样的罪名,之后彭德怀也被毛主席痛斥,尝到了和粟裕一样有苦说不出的滋味。 刘少奇私下找到了粟裕,劝说粟裕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洗刷冤屈。 粟裕摇了摇头,拒绝了刘少奇的这个提议,他表示自己虽然也很想证明自己没有“通敌叛国”,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如果他这个时候站出来,很容易变成针对彭德怀,他并不想这样。 千军易得,一帅难求!粟裕将军千古! 信息来源: 【1】海外网《刘少奇为何极力反对陈毅入选“十大元帅”?》 【2】中国新闻网《揭秘:粟裕大将为何三辞元帅军衔(2)》 -23/4129394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