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鉴赏(二)

杞棠鉴藏 2023-10-30 09:17:50

张廷济 题签 张廷济 棱伽山民 藏跋 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作者张廷济 题签 张廷济 棱伽山民 藏跋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250x122.5cm

版本清乾隆拓本

钤印:顾曾寿 题签:开通褒斜道石刻。汉永平六年。道光辛卯(1831),张叔未题字。钤印:慕堂之印 题识:1、鄐君开石门在汉永平时,后北魏永平时羊祉再开。两开石门,秊号皆永平,可谓奇矣。此记书法古伟,翁学士谓有横直无波撇。篆文居多,尚有西汉人笔意也。石在褒城栈道中,椎拓为难,毕秌帆在关中时始搜拓之。后稍稍有人摹搨,闻其工费甚巨云。甲子以后,棱伽山民记。钤印:偶然 2、汉永平六年鄐君开褒斜道记。汉八分,大字刻,此为至宝,其直十金。道光十年辛卯(1831)六月十二日,廷济。 提要:《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或称《开通褒斜道刻石》,又简称为《大开通》。东汉永平六年(63)刻,原石位于陕西褒城(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隶书十六行,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南宋绍熙年间南郑县令晏袤访得此古石刻,并做释文题记,此后六百多年无人问津,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再次发现刻石,始有拓本传世。石今藏陕西汉中市博物馆。褒斜道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条古栈道,也是史书记载的第一条穿越秦岭的栈道,古时是连接关中与汉中最主要的通道。位于褒斜道南端的石门东西两壁及两山相夹的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自汉魏以来题咏、记事的摩崖石刻多达百余块。《开通褒斜道刻石》是汉中石门石刻群中书刻最早的一方石刻。 此拓为乾隆拓本,首行“永平六年”,“年”字完好,六行“太守”下“巨鹿”二字基本完好。七行“部掾”下“冶级”二字可辨。张廷济、棱伽山民递藏,并有张廷济、棱伽山民题签并题跋。 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浙江嘉兴人。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文物鉴赏,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收藏鼎彝、碑版甚多。著有《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清仪阁金石题识》等。 顾大昌(1815-约1884),字子长,一字芸台,号古剑子、棱伽山民、偶然、鞟翁等,室名有万卷楼、惟德堂等。鉴藏、作画多以“棱伽山民”为署。元和(今苏州)人。清代画家刘彦冲嫡传弟子。山民性喜老庄之学,精于书画、古籍、碑帖鉴赏,收藏美富。顾曾寿为其子,顾亮基为其孙。

陶浚宣 题识 汉大吉买山地记摩崖

作者陶浚宣 题识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112.5x137.5cm;跋27x28cm

版本清光绪丙戌(1886)陶浚宣手拓本

钤印:浚宣审定、陶氏文冲、八分一字值百金 题识:秦望山头丞相字,文存龙门石沦水。窆石剥落曹娥亡,两淛汉刻杳无视。会稽东麓有跳山,古篆埋世无人探。厓颠独留大吉字,如龙首见尾还潜。城西杜老老嗜古,对此每以手画肚。忽摉藓壁出奇文,历年一千七百五(石出于道光癸未)。买山建初方纪元,晜弟六人三万钱。其名与姓纵莫考,虬然廿字长人间。越中金石古莫二,山灵不欲㒸终秘。钱王跳免始得名,陋说一正万历志(万历《绍兴府志》谓钱武肃微时贩盐遇官兵,跳避此山得免,壁上题“大吉”字,因以名山。盖是刻旧没于土,仅露“大吉”二字,㒸相傅会,不知下有建初题志也。)予生好古生喜迟,翁王钱顾未见之。偶来讨幽剔荆莽,苍崖突兀盘蛟螭。字径一尺深一寸,汉碣存今大莫竞(汉石以褒斜道、朱君长、仙集题字、高颐、冯焕、沈君、贾公、王稚子诸阙、沙南侯、麃孝禹等刻为字最大,然皆逊是。)古剑横倚藤到垂,毛发不讹钩画劲。椎以毡墨声登登,黑白外拓中藏棱。菭霾土蚀反足幸,韬晦自昔利永贞。日落狐鸣四山黝,森森疑有鬼神守。坐卧其下去还留,人生安得比汝寿。跳山访汉大吉摩崖,归拓数帋并系长歌呈寿蘅夫子大人诲正。丙戌(1886)首夏门下士会稽陶浚宣稿。钤印:陶文冲写金石文字印、稷山居士 提要:《大吉买山地记摩崖》于东汉建初元年(76)刻于会稽跳山(今属浙江绍兴)。又称《跳山摩崖》。隶书大字“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二十字。顶上有“大吉”二字立额。为东汉建初元年所刻的买地文书。道光三年(1823)县人杜春生访得。与《东汉三老讳字忌日记》同为浙江汉刻重宝,也是浙江现存最古之碑刻。 此本为会稽陶浚宣丙戌年(1886)访碑,手拓跳山大吉摩崖,并题诗赠予徐郙者。拓本上附有陶浚宣致徐郙书稿一页。 陶浚宣(1846-1912),原名祖望,字文冲,号心云,别号东湖居士,又号稷山居士。绍兴陶堰人,陶渊明第45代孙。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清末著名书法家。著作有《百首论书诗》《稷庐文集》。

罗振玉 题识 汉贾武仲妻马姜墓志

作者罗振玉 题识

质地纸本

形式1张并5张

尺寸68.5x69cm

版本民国罗振玉初出土拓本

提要:《马姜墓志》于东汉延平元年(106)九月立。民国十八年(1929)出土于洛阳邙山王窑村。出土后先为郭玉堂所得,后归罗振玉。《增补校碑随笔》记载:“石初归上虞罗氏时,拓本首行‘惟永平’三字泐,首行之末泐‘胶东侯’三字。之后,‘胶东侯’三字碎石复觅得。” 此本淡墨棰拓,为罗振玉拓赠方若者,并附罗振玉致方若信札一通。拓本可见首行开头“惟永平”已泐,首行之末“胶东侯”三字为另拓一纸黏贴于拓本之上。罗振玉在致方若信中告知其续得残字之事,并补拓呈赠。是为此墓志流传,残石复得之翔实左证。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浙江上虞人。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域简牍、中原碑志等大量古物陆续被发现,以一家之力整理汇集金石铭刻和古器物资料。著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释文:药雨先生执事:违教年余,思与岁积。皆作古福时绥,日进无量。弟数月以来如在梦中,都无好怀,已疲于津梁,伏案之日甚少,致属题之件淹滞至今,媿歉无似。兹草草书奉,祈检入为荷。汉马姜墓石归定斋后,续得前面下角胶东侯残字,补拓附奉,惜上角残字不可得矣。明日仍须出游,匆匆泐此,即颂著安。弟振玉再拜。拓本谢谢。

郭玉堂 完颜衡永 旧藏 完颜衡永 崇彝 完颜继贤 题跋 汉司徒袁安碑

作者郭玉堂 完颜衡永 旧藏 完颜衡永 崇彝 完颜继贤 题跋

质地纸本

形式1轴

尺寸83x200cm

版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出土拓本

钤印:郭玉堂摹拓金石文字、偃师县县立第十三初级小学校之钤记、偃师县立十三初小校、完颜衡永章、衡永之鉨、衡酒仙读碑记、酒仙所藏金石记、湘南居士、石经厂主完颜衡永印、梅花书屋所藏、御赐珥貂笃祜、乐福堂、山高水长 题签:1、河南偃师出土汉袁安碑初拓本。辛未(1931)嘉平,酒仙题。 2、袁安碑初搨轴。戊辰夏月,韩锐题。钤印:韩锐之鉨 题识:1、汉袁安碑。辛未(1931)中冬,雪霁窗明,完颜衡酒仙题。钤印:双梅花簃、曼殊衡永 2、刘汉袁安遗古碑,建初出仕纪贤辞,政行慈爱留冬日,回忆当年卧雪时。岁在己丑(1949)清和月既望,完颜酒仙题。钤印:酒仙六十以后所作、衡永印信长寿 3、荒墟金石动然疑,千载相遭莫恨迟。闻道河阳新出土,残碑犹见汉官仪。茅茨卧雪不胜寒,室有箪瓢媿素餐。令尹亦钦高士节,干旄孑孑待弹冠。六书自古义精微,点画何从证是非。堪笑崧高开母石,只余与痴肥。前推斯相后阳冰,位置其间也足称。终胜后来崔蔡体,略存古意得师承。亮生三叔大人以袁安碑未剪本属题,赋四绝句呈教。己丑(1949)初夏,西农崇彝拜题。钤印:彝印、西农 4、汉袁安碑,近出河南偃师县城南二十八里辛家村,高今尺三尺九寸,广二尺,十行,行十六字,篆书,今存十五字,行缺一字。按《后汉书·袁安传》,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召”“邵”音、意皆异,传写之讹,当从碑;“女”古读作“汝”,“女阳”,汝水之阳,字异而意同,但古多用“女”耳。安祖父良,习《孟氏易》,孟氏名喜,字长卿,东海人,明《易》,安少传良学,非受自孟喜,“孟氏”下缺一字,亦不得遽以为“喜”字也。平帝时,安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为成武令,初又为县功曹,碑皆不书,仅书其大者,除郎中,又除给事,皆本传所略。“东平”下所缺当系“任”字,任城属东平郡,《传》永平十四年拜楚郡太守,碑作“十三年十二月丙辰”,足证史谬,征为河南尹,《传》无年月,碑则除拜皆有年月日,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安为宾,纪传不载,纪注引《东观汉记》有之,古籍诚可贵也。《仪礼》冠者先筮日,后筮宾。宾,导也,相也,为冠者之相导焉,非宾客之宾也。至其薨,为永元四年三月癸丑,碑与纪合,碑所缺乃三字。《汉书》纪闰,凡上文书某月,则下文闰月即闰某月,不更书数,碑之书葬即用此例。安立朝有亮节,筹边诸议,洞明利害,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未常不噫呜流啼,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碑皆不著。可见古时风俗之朴,大臣事君,无所夸饰,效忠尽智,分所当然,无足异者。安家本寒素,初居乡里,以卧雪为县令所重,因举孝廉,其后贵显,卜居京洛之东,殁而葬斯,子孙聚族于斯,四世三公式符葬地之谶,观其谳楚王之狱,活人至四百余,毋亦秉心仁恕,是以覃乎后昆耶。子敞一碑,昔年亦出偃师,文体书法若出一手。按《传》,敞为司空,坐子与尚书郎张俊交通,漏泄省中语,策免。敞廉劲不阿权贵,失邓氏旨,遂自杀,及张俊临刑,减死。朝廷由此薄敞罪而隐其死,以三公之礼葬之,复其官。两碑之立当于其时。安深嫉夫后戚当权,敞死亦由邓氏故,其子孙有所畏忌而不敢具书。或碑为官立,但书其所历而不及其行事。二者必居一焉。汉碑隶多篆少,自隶书盛行,习篆遂寡。袁氏世传儒学,又居贵盛,宜得名笔书丹,然两碑篆法清膄而近薄弱,结构亦无复茂密之致,于此可见书道之升降焉。此出土初拓,字口尚齐整,近有翻刻,不可不审也。辛未(1931)嘉平月,录周肇祥跋。完颜继贤。钤印:继贤长寿、益盦 提要:《司徒袁安碑》篆书一〇行,行一六字,碑首句为“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因名之为“袁安碑”。据马子云《碑帖鉴定》录:“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三月题字,为‘永元四年(92)□月造’。碑出土时间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移置于偃师西南辛村牛王庙中置作供案,因碑阳向下,故不知是碑。一九二八年初,该庙改为辛村小学,供案仍置原处,一九三〇年夏,一小学生仰卧其下纳凉,发现案下面刻有文字,即告知村人。不久,村人任继斌拓若干售出。”早期拓本在碑穿空白处皆钤盖有辛庄小学的印章。 此件钤有偃师县立十三初小印记。郭玉堂、完颜衡永旧藏,有完颜衡永、崇彝等题跋。 完颜衡永(1881-1965),字湘南,号亮生、酒仙、寸园酒仙,本姓完颜,入民国后改姓王。北京人。完颜崇厚第三子,民国初年北京第一大收藏家完颜景贤之叔,与溥伒为连襟。曾任正红旗满洲都统、中央文史馆馆员。精鉴藏,专研古代书画及清代文物掌故,藏端方故物颇多。善画花卉,尤工墨梅。著有《双梅花簃诗稿》。 郭玉堂(1888-1957),字翰臣,居号“十石经斋”,铺号“墨景堂”。河南孟津人。近代洛阳著名金石学者和拓片收藏家。20世纪20年代受聘为北平图书馆名誉调查员、故宫博物院考古采访员。建国后先后在河南省文管会、省文史馆工作。 巴鲁特·崇彝(清),字泉孙,号巽庵、梅坞,六十后号裕庵,别署梅坞散人、选学斋主人,蒙古正蓝旗。咸丰朝文渊阁大学士柏俊之孙,官至户部文选司郎中。好收藏书画,精于鉴赏。著有《选学斋书画寓目笔记》等。 展览:中日平和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纪念、中华书店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中国书法名品展,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株式会社中华书店主办,1988年7月,东京日本友好会馆美术馆 出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纪念、中华书店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中国书法名品展》,东京,1988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