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3年的一个晚上,山东沂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老农烧好饭菜,带上酒,一路躲过

1943年的一个晚上,山东沂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老农烧好饭菜,带上酒,一路躲过多个岗哨,最终来到一个山洞里,摇醒了一名正在熟睡的日本人,并说道:“兄弟,吃饭了”。 “这都过去了三年时间了,日本人都没有出门扫荡过。”这是土门村乡亲们的一句感慨,也是那个人行为的真实写照。   听到这句话的村民,无一不想起一个人,那个把日本人拒之门外,让自己村子免于迫害的“英雄”。   在那个动荡的战乱年代,有无数中国人民遭受了苦难,同样也诞生了许多民族英雄。   然而那个保护了土门村的“英雄”,居然是一个日本人,他也因此被日本人称为“日奸”。   他叫小林宽澄,原本是一个和尚,每天就在寺庙里打坐诵经。   战争的爆发,让许多平日里连刀枪都没碰过的年轻人不得已被招入部队,其中就包含强烈反对侵华战争的小林宽澄。   迫于压力,即使是从不杀生的僧人,如今也要扛起枪,来到前线。   小林宽澄被分配到山东青岛坂田的部队,刚到战场的时候,他依旧是十分抗拒。   但是上级的不断施压,以及部队老兵的耳濡目染,让小林宽澄慢慢地被成功洗脑。   经过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军事训练之后,这个僧人放下了经文,拿起了真枪实弹。   两年后的一天,也就是1941年,小林宽澄所属的部队被我军伏击,最终小林宽澄以及另外一名日军被俘。   军国主义的思想深深刻在了他们的脑子里,被俘的小林宽澄果断选择了自杀,但两次都被救回来了。   小林宽澄没有想到八路军战士居然会救他,长时间的洗脑,让他以为被俘就意味着死亡,或者遭受非人的虐待。   然而我军一直都非常尊重和善待俘虏,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以及敌工科战士的循循善诱,多方面的努力,终于让小林宽澄不再选择自杀。   他也再次拾起曾经被日寇摧残而丢失掉的热爱和平的精神。   小林宽澄不久之后就前往延安学习我军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见识并学习了八路军的理念。   这一切都让小林宽澄非常激动,他义无反顾地主动选择加入了八路军。   虽然他依旧是荷枪实弹,但与之前截然不同。   他从一个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守护者,虽然在日本人口中,他被冠以“日奸”,但他无怨无悔。   1942年,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小林宽澄的肩膀上,这个任务就是进行反战宣传。   没有谁能够比他更适合这个任务,也只有他去宣讲,才能让日本士兵信服。   于是小林宽澄又前往山东,进行了一系列反战宣传。   为了打消日本士兵的戒备,也为了达到更好地效果,小林宽澄每次宣讲,都离日军非常近,甚至只有三四百米。   他每天晚上都会在敌营外大声地自报家门,说自己曾经的身份,不管是僧人,还是坂田的部下,都毫无隐瞒。   除此之外他还用日语唱家乡的歌谣,就是希望他们能想起家乡的温馨,远离战场的纷争。   他甚至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制作反战宣传袋,其实就是装着反战内容的宣传材料,以及香烟还有糖果。   士兵们起初只能私下偷偷看,因为小队长不允许公然宣传这种“错误”思想。   终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日军也同意了小林宽澄的说法。   据土门村的老人们讲述,起初日军刚占领村子的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但小林宽澄进行反战宣传之后,日军再也没有扫荡过村子,直到他们最后投降。   考虑到小林宽澄的安全,战后组织让他不要急着回去,继续留在中国,直到1955年日本局势稳定之后,才重返日本。   而这次回国,他同样带着任务——搜集与揭露日军侵华的事实与罪证。   2015年,小林宽澄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出席了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那个身份,叫做“最后一名日籍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