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豫涛教授:射频消融治疗增加房颤合并淀粉样变性患者心衰风险

小雁的记事本 2024-04-20 10:35:24

编者按

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由于淀粉样蛋白浸润心肌而引起的心脏电机械改变,增加了心房颤动(房颤)风险,发生房颤后,更容易发生脑卒中/系统性血栓栓塞,且增加出血风险。

心脏淀粉样变性合并房颤患者是否能从导管消融的节律治疗策略中获益,改善预后,尚不完全清楚。本届ACC大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院(Unity Hospital Rochester)Garba Rimamskep Shamaki等报道了《房颤合并淀粉样变性患者经皮导管消融对房颤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研究。本刊特邀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教授对研究进行介绍并予以点评。

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是一项全国性队列分析,使用2016~2020年美国住院患者数据库,利用ICD10编码识别心房颤动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研究纳入年龄>18岁的确诊房颤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成人,并分为接受消融治疗组(AB)和未接受消融治疗组(NAB)。校正基线特征及合并疾病,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消融治疗与心血管预后。主要结局为全因住院死亡率。次要结局为大出血、脑卒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55 598例患者。其中,405例(0.7%)接受了消融,55 193例(99.3%)未接受消融。与NAB组相比,AB组患者更可能是男性,两组间的全因死亡(风险比,OR 0.3,95%CI:0.04~1.9,P=0.19)和脑卒中(OR 0.5,CI 0.18-1.6,P=0.26)事件风险无显著差异。与NAB组相比,AB组患者心力衰竭(OR 1.7,95%CI:1.0~3.1,P=0.04)和心源性休克(OR 3.1,95%CI:1.2~7.7,P<0.01)风险增加,且住院时间延长(图1)。

图1. 研究分组和结果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房颤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显著增加急性心力衰竭风险及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专家点评

郭豫涛 教授

心脏淀粉样变性近年来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原因。高达70%的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可能发生房颤,且一旦发生房颤,常出现显著的症状,耐受性差,增加心脏内血栓及脑卒中风险,常需要积极干预。在无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房颤患者中,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症状,更好地控制心率,降低心衰的发生。但该研究的结论提示,心脏淀粉样变性蛋白可能损害心肌,在此基础上的射频消融治疗反而可能增加心衰及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在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中,药物负性肌力或变时效应可能导致低血压或代偿失代偿的风险,电复律是可以选择的一种节律管理方式。合并房颤的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如何更好地制定节律管理策,尚需进一步探索。

此外,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存在选择偏移。射频消融治疗是否能让心房颤动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获益或者哪些特定患者可能从中获益,尚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并验证。

Garba Rimamskep Shamaki,et al. 1085-05 -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NCOMITANT CARDIAC AMYLOIDOSI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ATHETER ABLA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Presented at ACC.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