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烧给死人的吗?2016年,巴黎设计展竟将中国的祭品拿来展览,引得质疑无数。不料外国人看完后的反应亮了。 纸扎,一种源自中国的手工艺品,原本是祭祀用品,专为亡者而制作。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人们视之为晦气的东西,因此这种工艺并未受到广泛欣赏。 但是纸扎并非只是一种死物,它蕴含着生者对逝者深深的思念和哀悼,制作纸扎需要耗费大量时日,工序繁复费力。 新兴糊纸店是台湾一家百年老字号,张徐沛作为第三代传人,自幼便学习制作纸扎,但是尚且年轻的他丝毫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为何让要他来学习这种晦气的东西。 他的祖父高龄九十时仍在坚持这份手艺,可见对于纸扎的执著,制作一件中型纸扎品,需要一家人共同耗费数月时间,先是劈竹编织骨架,再贴糊纸张,工序复杂繁琐。 即便如此纸扎店的生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入了困局,曾经热闹非凡的小店里如今只有零星几个客人光顾。 看着这样的景象,身为店主的父亲倍感心痛,他曾试图找寻办法来拯救这家有着百年传承的老铺子。 但是想尽了办法都无以为续,最后无奈的父亲在和家人商议过后决定关店。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直在学习新媒体专业的儿子张徐展,在一次全国性的新媒体动画比赛中取得了奖项。 这次的成功让张徐展认识到自己童年时期习得的传统技艺并不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随着他对纸扎工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父辈一直坚持守护着这项手工艺事业。 在发现新的机遇后,张家姐弟决定一起努力振兴纸扎行业。 他们开始尝试把传统的形式与现代化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既具有传统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然后再利用自己所学的新媒体专业为这家百年老店做宣传,但是收效甚微。 一直到2016年,张徐展收到了一封来自巴黎设计周的邀请函,要求他们携带纸扎艺术作品前往展出。 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绝佳机遇,但他们也忐忑外国人是否会对这种祭品产生误解。 但是好张徐展在这次展览取得了空前成功,外国观众对中国人为亡者准备如此精美艺术品的习俗赞叹不已,称赞这种哀思之情极尽浪漫。 三年后,法国一家国家级博物馆再次展出中国纸扎,更有收藏家竞相购藏,在国际舞台上,这种源自祭祀习俗的传统手艺尽显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纸扎虽为纸制之品,注定会如昙花般迅速凋零,但它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缅怀情思,烧掉它时亦能给予生者心灵上的抚慰。 生与死,就这样被一种用心巧雕的手工艺品连接在了一起。精心制作的纸扎愈精美,就愈能给人世间仍有温暖的安慰。纸扎不该被视为晦气物,它应当被欣赏和传承。 当时的巴黎主办方也因展出祭品而遭到质疑,但他们理直气壮地回应,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一展览还入选当季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列。 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当中国纸扎艺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之时,在国内反而日渐冷落,虽然现在还没有失传的危机,但是很多城市已经再也见不到这些东西了。 只有在乡村之中还保留着这种记慰亡者的习俗了。 不仅仅是纸扎,我国还有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这样的命运。 我们当珍惜祖先遗留的文化瑰宝,在传承的同时也要创新发展,不让古老的智慧和技艺就此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