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个美国人说他在中餐馆吃完饭,就会感觉身体麻木和心慌!随后,一名美国医生实验发现,被注射味精的猴子出现了急性脑死亡,然而,这一切都是针对味精的阴谋。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一位美国人到中餐厅用餐,结果没想到吃完之后,身体感觉到明显的异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位美国人猜测自己吃的中餐当中的味精就是罪魁祸首。 其实关于中餐的味精争议,早就已经由来已久,在这位美国人感觉味精“有问题”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在吃完味精之后,胸部出现了严重的灼烧感,而此前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要知道,味精也是“外来物”,味精也叫味之素,是一个日本人池田菊苗在提取海带时发现的,并非中国的专利,味精之所以风靡中国乃至亚洲,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鲜味”。 有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如果将食盐和普通蔗糖用水冲淡,我们是感受不到它原本的味道的,但是如果将味精用水来冲淡,就算稀释3000倍,人类依然能够尝到鲜味。 也正是味精极为厉害的提鲜作用,所以人们特意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味精”。 既然味精的味道如此鲜美,为什么外国人特别是欧美人不爱往菜里面放味精呢? 这其实就和开头的那个故事有关,欧美人担心长期食用味精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纷纷拒绝往菜里面加味精。 那么开头故事的那位医生到底为什么要这么说味精呢?难道味精真的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吗? 这件事的真相其实非常的“狗血”,故事背后的现实实际上是美国的两位医生打赌,看谁能够写出更让人信服的学术文章,其中一位医生已经发表了文章,后面一位医生觉得自己实在写不出更有力的文章了,于是便想着借助舆论的力量,让自己的文章提高知名度。 事实证明,除了少数美国人说吃了味精身体不舒服以外,大部分吃了味精的美国人的身体还是非常的正常。 所以所谓的“味精有毒”,那不过是在外国媒体的舆论下的错误认识。 老百姓关于味精的质疑还有两个点,一个是如果将味精加热,到底会不会致癌,还有一个就是味精和鸡精到底哪一个更安全。 先说第一个点,科学家们做过实验,将味精用来加热,就可以发现味精中有焦谷氨酸钠,可以肯定的是,焦谷氨酸钠不致癌,只不过没有味精本来有的鲜味而已。 再说第二点,随着鸡精的出现,味精的热度似乎在不断的减退,有人曾经将鸡精认为和鸡肉有关,所以得出鸡精比味精更有营养,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大家可以将鸡精理解为“鸡肉味的调味品”,但是和鸡肉是没有关系的。 其实味精和鸡精是“亲戚”,味精和鸡精的主要成分差不多,不过鸡精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核苷酸,如果是痛风患者,那还是少吃鸡精为妙。 不过虽然鸡精和味精有提鲜的作用,但是大家在煮菜的时候,千万不可以贪图它的鲜美而多加,过度食用这两种物质很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对于鱼类等海鲜,本身就已经很鲜美了,我们就更不用再放味精和鸡精了,不然不仅会破坏菜肴本身的味道,而且还会造成浪费,真的没必要。 信息来源: 1.环球时报《“中餐馆综合征”是科学还是种族偏见?美餐饮界亚裔人士掀起为中餐正名风潮》 2.39健康网《世卫组织公布一级致癌清单:不想招惹癌症,4种食物别轻易下嘴》 3.建宁县卫生健康局《科普 | 味精是“害人精”,吃了有毒还致癌?》 #MCN首发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