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茶园
靠近马路旁边的茶园,由于长年受到汽车尾气的侵袭,铅等重金属含量偏高,这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但若是其他条件尚佳,制成的成品茶依然讨人喜欢,这是在识茶上不得不留意的。
特殊土壤
如果这片茶园生长在含硒量特高的土地上,制成的茶叶会含有较高的硒,这是对身体有益的稀有矿物质,这样的茶叶就被称为富硒茶。这种茶在饮用时不容易觉得有什么不同,只有从成分分析的时候才会得知富含稀有矿物质。
茶树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土壤,还会造就“成品茶”的特殊香气,例如武夷山茶的砾质壤土风味、凤凰单丛的花香型香气。
栽培方式
成品茶的质量除受茶树生长期间气候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人们耕种、栽培方式的影响,例如野放自然生长的茶树可能较集约管理的茶园,制成茶叶的香、味与茶性要明显一些,除非野放茶树的其他遭遇较差。
施用化学肥料的茶园也不如施用有机肥者,虽然前者的叶片可以长得很肥大,但滋味、香气与风骨是不如后者的。喷洒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使用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这种耕作方式就不如以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使用非药物的方法使杂草不至于妨害茶树的成长,如此不同耕种、栽培方式生长成的茶树,以其茶青制成的茶叶,在茶汤饮用时,其香、味与茶性的表现是后者优于前者的,不但香、味的成分种类丰富、含量 多、强度高,而且茶性的特征明显。茶性的特征包括品种特征、土壤特征、气候特征。
生态平衡
上述的自然生态平衡包括茶园开垦时,在适当的地域保留了适量的林木,如此可以调节小区域内的气候与湿度,可以维持昆虫、鸟类的繁衍与栖息,这样的环境之下,才容易让有机农法永续地进行。
环境污染
不利于制茶原料(即茶青)的质量,除了上面提及者外,尚有原本土壤的酸化、重金属的残留、空气的污染(如附近工厂的污烟与废气)以及水的污染(如水源的问题、酸雨的问题、地面水流经污染地的问题)。这些不良的茶树生长环境都会造成以之为原料制成之成品茶的质量。高质量成品茶之香、味与茶性表现是要在良好的原料生长环境下培育出来的。
茶园串种
还有一项茶园管理上的疏忽会造成“单一成品茶”品种的混杂。前面曾经说过单一的品种茶除非特意安排,在“商品茶”上是愈来愈不容易获得了。即使特别吩咐不要在“品种”间进行“拼配”,但很可能在茶园里就已经混杂了。老式的茶园不重视品种的单一化,只要适制性相近者都混杂种植在一起而形成所谓之“群体品种”。
但近代追求单一品种的茶园仍然有混杂的现象,原因是茶树种子掉落,就地发芽成长,未被拔除而夹杂其间。由于茶树是杂交作物,以其种子繁殖的下一代很可能已变了种。若在园间未能及时拔除,就会在成品茶上发生品种混杂的现象,这点在识茶上不得不注意。
施肥情形与病虫害防治
成品茶的质量与茶树耕种方法是息息相关的,现在说到施肥的情形。如果茶树生长的土地本身就相当肥沃,不需要人为给予补充,这是最佳的状况。如果需要补充养分,自然堆肥胜于化学肥料。长期依赖化肥的茶树,成品茶的香、味与茶性较为单调,甚至于好的香成分都不易产生。当然,这些自然堆肥的肥力组配与卫生安全也要留意才行。
再说病虫害的防治,喷洒农药是最伤害成品茶质量的,这不只是农残造成身体的危害而已,在成品茶的香气、滋味与茶性的表现上都有不良的影响。这在与相同制作水平的有机茶做比较时就可以发现。所谓“有机茶”,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又无其他污染的情况之下,让茶树循自然、健康状况生长,采其嫩芽、嫩叶制作而成的成品茶。
使用除草剂也是农药危害的一种,将茶树四周以除草剂抑制杂草的生长,不但造成农药残留的问题,土地也因此失去了昆虫与腐殖质而变得硬化、酸化,长期下来,将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茶树原本是深根的作物,在这种耕作方式下,变得愈来愈浅根,茶树的长势当然愈来愈衰弱,用来制作成品茶的茶青质量就愈来愈低。这种耕作方式在加强使用肥料、农药,加强喷水灌溉之下,大量采收茶青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成品茶内质的多样化、精致度比较难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