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生得一二知己是最大的幸事。
但正如电影《阿甘正传》中所言:“好朋友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历,上学时的朋友,离开学校后就很少再联系。酒桌上的朋友,下了酒桌之后最多只能算作认识。
这类朋友,其实都是“阶段性朋友”,即在某一人生阶段和他们相遇,在下一阶段时又分道扬镳。许多人看似朋友很多,但没有一个能交心,遇到困难时这些所谓的朋友一个也联系不到。
明代诗人李东阳曾说,“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退休后,同事不再为了维持表面交往而笑脸相迎,也不会因为你的工作可以为他人提供便利而多出许多“朋友”。
这时候,如果你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不妨看看“漏斗效应”。漏斗效应:误会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做“漏斗效应”,指的是我们所想的事情,别人接收到的甚至连一半都没有。
假设我们想说的信息为100%,实际上我们说出来的只有80%。别人听到的信息只有60%,其中真正听懂的信息只有40%。这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和别人听到的并不完全一样,别人听到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信息缺失,即对方最多只能理解我们40%的意思。比如,当你和对方沟通旅行计划时,对方可能只会记得出发时间地点,而对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无意中忽视了。二是信息扭曲,即对方虽然接受了40%的信息,但却误解了这些信息的含义。比如,你向对方抱怨说同事一点都没有守时观念。事实上你可能只是不喜欢迟到这件事,但听话人就会误解你对同事这个人有偏见。
无论是信息缺失还是信息扭曲,其本质都是一种误会。此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一定是对事实的沟通,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情绪表达。漏斗模型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分为五个层次,从多到少分别是情绪沟通、感受、想法、态度、事实。也就是说,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帮助理解:面对小王在工作中犯了小错这一事实。同事小张在曾经的合作中受到过小王的帮助,因此小张对小王的态度是正面的;而同事小高曾经因为小王损失了一个单子,对小王的态度是负面的。基于此,小张的想法是小王肯定有什么苦衷,其感受是可以理解;小高的想法则是小王肯定总是在工作中出错,其感受是0容忍。于是,小张会说“小王平时还挺靠谱的”,小高会说“小王本来就是个不靠谱的人”。漏斗模型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误会,而成为朋友的前提却是相互理解。当我们选择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时,需要缘分、爱好的契合、品质为基础,但朋友间的失联可能就是因为一句话、一个误会就从此退出彼此的人生。同理心缺乏效应:为什么我们很难交到知心朋友?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却很难交到一个知心朋友。心理学中有个效应叫做同情心缺乏效应(Empathy Gap Effect),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往往难以产生真正的理解和共鸣。同情心缺乏效应,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尤为显著。一方面,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面临许多挑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个人。而要成为知己,必须要跨过表面的寒暄,抵达内心深处的想法。另一方面,科技发展让相隔千里的人也能交流,但却让心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每个人都像孤岛一样,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更别说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了。这就导致,现代人反而越会感受到孤独。英国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表示,相比起农村,城市居民的孤独感更高。据统计,有16%的老年人感到“非常孤独”。而在青年中,有83%的人“经常或偶尔”感到孤独。随着独居人口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要好的朋友,也不愿和家庭联系。
因此,也越难遇到一个懂自己且能长久相处下去的人。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友情已经变成了一个奢侈品。独处之妙,在于能够做回真正的自己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很友善,对人也很好,却总是独来独往?下面有网友回复道: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相信各位读者朋友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喜欢独自一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悲观,反而很热爱生活。独处的妙处,一是在繁杂的世界中有一方自己的天地,能够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被外界打扰。二是不用迎合任何人的喜好,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只是享受自己此刻的人生。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认为,为了应付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往往会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这些人格面具,能够帮我们变成符合对方期待的样子,从而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比如,在与父母相处时我们是一种性格,与朋友相处时又是另一种性格。这意味着,只有当我们一个人时,才能取下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作家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年轻时,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赏,我们总是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也因此赢得了许多“朋友”。
然而,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我们的内心已经足够充实和丰盈,不必再寻求外界的认可而交一些“朋友”。
人活到退休,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人情冷暖,也不再愿意将剩余的人生浪费在与他人的虚与委蛇上。实际上,人生是一场需要独自完成的旅途。我们也终于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因此,没有朋友,恰恰是活得通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