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曝光的成飞新型战机验证机,因其动力系统独特的三发布局而引发了热议。与主流五代机的双发设计不同,验证机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似乎陷入两难,既要满足超远航程需求,又需权衡推重比提升的边际效益。然而,三发设计真的能显著提高推重比吗?
成飞新飞机被传采用三发设计,据推测是为了提高推重比。有人认为,成飞新飞机重量估计达到50吨,两台涡扇15发动机难以满足这样的推重比要求,因此必须采用三发设计。不过,这种观点可能过于片面了。
从气动布局看,新飞机主翼面积比歼-20扩大了近两成,配合前鸭翼与边条翼的设计,巡航升阻比或突破10.0大关。这一指标已接近美军B-2轰炸机的水平,意味着在同等燃油量下,作战半径可延伸至3000公里以上。这种“重航程轻机动”的设计,与西太平洋广域作战的战场环境直接相关,在岛链突破、远海拦截等任务中,滞空时间与打击距离超过了机动能力的重要性。
可是,如果采用“2台涡扇-15和1台涡扇-13E”的三发组合,总推力可达38吨,但结构重量将增加约2.2吨,因此三发方案推重比约1.72,而双发涡扇-15改型方案推重比可达1.64,两者差距非常小,但却要付出气动效率下降的代价。可见,此时飞机的重量已经基本固定了,增加发动机只会带来额外的重量和复杂性,而不会对推重比产生显著影响。更现实的矛盾在于,国产发动机的推力天花板仍未突破,这种“数量补质量”的方式,本质是技术追赶期的权宜之计。
那么,成飞新飞机为何还要采用三发设计呢?有观点认为,三发设计可能是为了追求大航程和大作战半径,在现代空战中,较大的航程作战半径则意味着战斗机可以在更广阔的空域内活动,能够对敌方构成更大的威胁。
为了实现大航程和大作战半径,战斗机需要在省油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巡航速度。而三发设计正是一种解决方案。当其中一台发动机关闭时,另外两台发动机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推力,使飞机保持巡航飞行,这种设计类似于民航客机的ETOPS“延程飞行”能力,即双发客机在单发失效时仍能保持稳定飞行。成飞新飞机作为三发战斗机,理论上也应该具备这种能力。
可以看出,成飞新飞机的三发设计并非简单为了提高推重比,而是可能为了追求大航程和大作战半径。值得注意的是,成飞新飞机的真实性能和设计理念仍有待官方公布和进一步验证。
归根结底,航空动力的突破是没有捷径的,三发布局虽能解燃眉之急,但推重比的提升需回归材料、工艺等基础领域,但无论如何,成飞新飞机的出现还是为中国航空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对未来中国更高水平战斗机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中国战机最新命名标准:最重型战机前面数字用偶数,数字越大代级越大,如2✘、4✘、6✘、......。次重、中型战机前面数字用奇数,数字越大代级越大,如1✘、3✘、5✘、......。2✘、3✘为五代机,4✘、5✘为六代机,如此类推。后面数字代表类型或升级次数,衍生版加字母,5是舰载机的惯用数字。如歼20代表第五代重型战斗机,歼20S代表它的衍生版双座版。歼35代表第五代中型舰载战斗机,歼35A代表它的衍生版空军版。所以成飞六代机:歼40超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版、无人僚机指挥版、电子战版。沈飞六代机:歼50空优版、多用途版、舰载机版。现在有编号的六代机都是电脑模拟视频或图片,36011编号是创作者自己编的,并不是真实视频或图片。[拍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