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对曹操一人的评价总是充满争议,有人称赞他豪迈磊落,放浪不羁,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比奸贼,是历史的反面人物。 他名满天下却遗臭万年,是运筹帷幄的一国之君,也是吟诗作对的文坛大家。 一人千面,许多看似不可能的搭配最后便糅合成了这个让人们又爱又恨的曹操。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这一代枭雄曹操所说的话,纵观曹操的一生,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去贯彻落实了这句话。 曹操,字孟德,小名叫做阿瞒,同时他也是中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以及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出生于一个寒微的官宦世家,父亲是太尉曹嵩,他精通兵法、诗词音乐等多种才艺。 曹操自幼便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平日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文武兼修,他虽出身于宦官家族,但极力向世家名士靠拢,年轻的时候还跟袁绍是好朋友。 曹操不仅在文学方面天赋异禀,他也是个军事奇才,在他早年的时候就表现出对沙场兵戈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他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青年时期的曹操也是一个非常有侠义风范的人,等到他二十岁时便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来担任骑都尉。 后来曹操参与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他凭借着机智勇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所以又调济南相。 在董卓专权的时期曹操曾经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公元前192年,曹操占据了兖州,成功地分化和吸收了黄巾军的部分力量,并建立了青州军。 公元前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县,并从此以献帝的名义发布政令,掌握了朝政,在此期间,他相继击败了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曹操以其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他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布局和调度兵力,战术灵活多变,善于采用变化多端的战术来应对不同的敌人。 公元前20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曹袁两大军事集团爆发了一场争霸战,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典型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彻底击败了袁绍。 随后曹操又击败了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曹操带兵打仗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公元前208年,曹操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一场赤壁之战烧掉了曹操的统一梦想,他被孙刘联军击败。 赤壁战败后,曹操也在想办法补救,他立刻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同时他也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在平定了内乱之后,公元前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生擒其将公孙阳。 公元前215年曹操夺取了汉中,公元前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凡事都享受的天子的待遇,不管是出行还是服饰,都是天子用的,这个时候的曹操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已经是皇帝了。 公元前219年,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 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 公元前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并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同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后人多评价曹操为一代枭雄,有这样的想法也无非是被正统观念所误导,所谓曹操的“奸”,不过是站在刘备的立场上,对非皇室成员掌控天下的一种不满而已。 当然不管是英雄还是枭雄,曹操都是三国时期一个值得浓墨重彩去书写的人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