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明明被压了六百多年,为何悟空只说五百年? 西游第十四回。 唐僧在镇山太保刘伯钦的护送下,到了两界山。两界山,也就是五行山,孙悟空就被压在这里。悟空知道唐僧来了后,大为欢喜,请他揭掉佛帖,这才顺利出来。 众所周知,悟空是因为闹天宫,和如来佛祖打赌,这才被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那么,他在五行山下,到底被压了多少年呢? 刘伯钦护送唐僧时,听到悟空的喊话,对唐僧说过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间。 【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每下山去看来。”】 也就是说,王莽篡汉的时候,佛祖把孙悟空镇压在五行山下。那么,只要知道王莽篡汉的时间,和悟空出山的时间,就能知道悟空被压了多少年。 王莽篡汉是在什么时候呢? 王莽是西汉末年权臣,后来野心膨胀,出现篡位之心。在公元9年,55岁的王莽废掉孺子婴,成功做了皇帝,并改国号为“新”。于是,西汉王朝覆灭,中国历史上短暂的“新朝”出现了。 这里,刘伯钦说“王莽篡汉之时”,没说具体哪一年。可能是王莽篡汉第一年,也可能是王莽篡汉最后一年。 还好,王莽篡汉后建立的新王朝时间不长,从公元9年到公元23年,连头带尾也不过15年。 那么,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是哪一年呢? 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是唐僧取经的时候。历史上,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取经,是在贞观元年(元年,是这个年号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 不过,在西游中,唐僧出发取经,是在贞观十三年。如果对照历史,那么贞观十三年,是公元639年。西游毕竟是小说,就按原著的时间来算。 不管怎么算,孙悟空被压在山下,都超过了600年。 取最短的时间来算,王莽篡汉最后一年,即公元23年,到贞观十三年,那么孙悟空被压了616年。如果取最长的时间来算,王莽篡汉第一年,即公元9年,到贞观十三年,那么孙悟空被压了630年。 再来看看孙悟空的一些话,你会发现,悟空总是说,他是“五百年前闹天宫”。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 悟空明明被压了六百多年,为什么还总说自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呢? 可能有两点原因。 其一,西游中的大唐,和历史上的大唐,并不一样,或者说时间不一样。 具体来说,西游中的贞观年间,和历史上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并不是同一时间,而是晚了一百多年。于是,这样一来,悟空确实只被压了五百年,所以,悟空才说自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 但这种可能太低,毕竟小说和历史时间差距太大。差个三五年、二十年,都可以理解,差了一百多年那就不可能了。 其二,西游中的五百,和今天的五百不一样。 简单来说,西游中的五百是虚数,泛指很多。 这种可能性极大。因为在佛教中,五百并不是只有五百,它往往表示很多,就像中国古代一些文章中,常常会用“三”“九”来表示多次一样。 比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生有幸”“三军可夺帅也”等,这里面的“三”,就不能翻译为三,而应该翻译为“多、许多”,三军也是指全军。 佛教中,往往用五百来表示很多。比如五百罗汉,五百比丘,都不是说只有五百个罗汉,五百个比丘尼,而是说很多,数量上可以超过五百,六百也行,八百也可以。 如果再多,则可以用“三千”。比如网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句话出自佛家经典,是说美好的人和事可能有很多,但自己只钟情于一人,醉心于一件事。三千,也不是只有三千的意思,而是很多很多。 这么一看,是不是就合理很多了? 孙悟空虽然被压了600多年,但说五百年也没问题,因为五百本就可以表示五百多,六百,或者更多。故而,直到西游结束,唐僧取经十四年了,孙悟空一说起自己过去,还是说自己“五百年前大闹天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