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周总理决定让张樾丞篆刻开国大印。可没想到,事成之后,张樾还留了手绝活,给国印做了一个“留边”,保证制作过程中的所有工匠都拿不到印样。 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摆在周总理的面前,那就是应该找谁来刻国印。 国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新中国建国那是世界瞩目的事情,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关注我们建国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如果有一点没做好,都可能会成为有心人口中的“枪把子”。 虽然周总理的秘书为周总理推荐了一些刻印章的名人大家,但是看着他们的作品,周总理总觉得不是非常满意,国印一定必须要是完美无瑕的,就在周总理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向周总理推荐了刻印大家张樾丞。 (信息来源:【1】澎湃新闻:《“开国大印”出自谁手?这一段精彩的故事,静安人你知道么?》【2】上观新闻:《开国大印,蕴有乾坤!毛主席亲选字体有何深意? 》) 张樾丞当时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宣统皇帝、民国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的名人都有请张樾丞帮忙刻印章,在当时,能够拿到一枚张樾丞刻制的印章,是一件非常让人自豪的事情。 周总理在看到张樾丞之前雕刻的作品后,非常满意,当即拍板让张樾丞来设计国印。 张樾丞知道周总理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以后,既激动又忐忑,张樾丞太知道这个任务对于新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了,如果这枚国章没有设计好,那么他可能会抱憾终身。 在确定设计国印之后,张樾丞就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 最开始,张樾丞设计了四种字体,层层上交,最后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虽然已经是“老师傅”了,但是张樾丞在交稿后还是非常的忐忑,他怕领导人会不会不满意自己交的样稿,或者是对自己的样稿进行“挑刺”。 在等了几天之后,齐燕铭将好消息带给了张樾丞,毛主席亲自选定了“宋体字”。 这个好消息仿佛给张樾丞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张樾丞又开始选国印要的材料,之前找张樾丞定制印章的人那都是非富即贵,什么样名贵的材料张樾丞都见过。 张樾丞知道国印这样重要的印章,在选材上肯定有很高的要求,但是让张樾丞意外的是,毛主席没有选择传统意义上的材料,而是选择了铜制的材料。 铜制材料便宜且坚固,毛主席敲定的这个材料也直接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党。 在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之后,张樾丞开始了雕刻工作,张樾丞先是在铜印胚上画好样,然后再细细雕琢,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张樾丞陷入了沉思。 按照以往的规矩,张樾丞要先将还没有定稿的“国印”打样,等到客户满意之后再做收尾工作,但是这一次,张樾丞“破例”了。 张樾丞没有打样,而是直接将这枚国印的四个角上留了一个小圆柱。 也正是这样提前“定稿”的设计,让后人无法再仿作国印了。 毛主席在知道张樾丞的意图后,没有怪罪张樾丞,反而是对张樾丞的行为表示了理解,同时也对这枚国印非常的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要给与张樾丞一笔报酬,张樾丞却拒绝了,他说:“能够为国家设计国印,这是我的荣幸,怎么能够收钱呢?” 也正是因为张樾丞的所作所为,让这枚国印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