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健康知识|遭遇职场精神内耗 学会及时调整 2024年春节过后,90后白领娟子(

健康知识|遭遇职场精神内耗 学会及时调整 2024年春节过后,90后白领娟子(化名)既焦虑又纠结,这缘自年终聚餐时领导点的一道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一道菜引发的猜想 春节前夕,娟子的部门组织年终聚餐,地点选在了一家徽菜馆。 上菜时,领导挨个点名“送菜”:“这道‘花生煲猪脚’送给小李,祝你新一年‘只生欢喜’;这道‘蒸香菇合’送给小张,祝你新一年业绩‘蒸蒸日上’……” “这道‘臭鳜鱼’送给娟子,祝你新一年‘富贵有‘鱼’。”听到领导的祝福后,娟子虽笑着感谢,但心里掀起了波澜。 “为啥送我鱼?还是‘臭’的,是讽刺我去年工作业绩没有完成,还是说我是一条咸鱼翻不了身?抑或是……”就这样,娟子在不停的猜测中心乱如麻。当晚聚餐没怎么动筷子,就连此后数日,她都在揣摩领导的“意图”。 “不就是一道菜嘛,而且领导的祝福语也很吉利。肯定是你多心了。”娟子的闺蜜帮她分析。 “要不你去问问领导是不是真的对你有啥意见?”家人给她建议。 在这种不安和惶恐中,娟子变得更加焦虑,对领导的话语、同事的眼神高度敏感。整个人很难集中注意力,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了影响。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娟子的反应是典型的心理投射现象,她把自己对去年工作业绩的遗憾,对新一年业绩的担忧、不安,以及对领导话语的理解都投射到这道菜上,从而引发一系列猜测和焦虑。”心理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以己度人”。 杨宁波解释,心理投射是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经验等投射到他人或外部世界,从而影响自己对他人和外部世界的看法、感受。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我喜欢的东西,我认为别人也会喜欢;我讨厌的东西,认为别人也会讨厌;我心里是这样认为的,我所看所想的就是这样的”。 “心理投射是一种认知偏差,会让职场人失去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杨宁波介绍,心理投射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像娟子这种情况,可能一方面源自其内心的冲突、自我认知、定位的欠缺;另一方面源自职场压力所带来的精神内耗。 如何走出这片“泥沼” 如今的职场充满了竞争、压力和挑战。那么,对于职场人来说,如何避开因自我认知欠缺及精神内耗诱发的心理投射呢?又该如何从这片“泥沼”走出来呢? “要是你老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杨宁波说,其实,心理投射也好,精神内耗也罢,就像硬币的两面,有好也有坏。成熟的人会借助“投射”,注意观察外界的反馈,进行对比、校准,从而不断修正自己。对于不太成熟或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会更多关注事物的负面,难以体会到生活、工作中积极的事物。因此,有着和娟子一样苦恼、陷入“泥沼”的职场人,应当明白心理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想挣脱它,既要提高自我认知,摆正自己的定位,又要注意避免在不必要的“精神内耗”上计较。与其苦恼,不如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担忧、不安,是否真的有必要。 杨宁波建议,职场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自己作出有针对性的改变。1.正视压力,合理定位自我。2.疏导解压,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3.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不断充实、提升自我。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疙瘩”和“坎儿”,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5.分清工作与生活,追求内心的和谐。6.学会反思,做好沟通,保持理解和尊重。 杨宁波说:“总之,无论是心理投射,还是精神内耗,拿捏好‘度’很重要,这个‘度’就是其是否影响了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自己经过调整无法有效解决且走不出‘泥沼’,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