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心态 远离“周末病” 周末,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周末却让他们害怕,似乎是“周末病”作祟——不是感冒就是失眠,而上班后就自愈了。这种“周末病”,让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周末蒙上一层阴影。 那么,“周末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避免呢? “周末病” 其实挺常见 55岁的高先生供职于洛阳市一家企业,每到周末,他就会头痛,难以名状。“就像一根根针在扎我一样,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高先生说,头痛时,用手按摩太阳穴,会好一些,但是,只要不按,就会隐隐作痛。 “我最怕过双休,每到周六不是感冒,就是咳得睡不着,一般来说,到周一早上,这些症状就基本消失了。”48岁的陈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 每个周末,她都被失眠折磨。“明明很困,但就是睡不着。”陈女士说,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只好拿起手机刷视频来打发时间,但还是整夜无法入眠。而到了工作日,她的睡眠就能恢复正常。 王贵珍介绍,在周末坐诊时,经常能遇到因为头痛、失眠、焦虑等问题来就诊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并没有这样的症状。 损健康 千万别忽视 “严格来说,目前并没有以‘周末病’命名的疾病,但网上确实经常出现‘周末病’这个说法。”王贵珍说,这种病和“周末综合征”“假期综合征”一样,成因比较复杂,可能与人们的生活节奏、心理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王贵珍解释,人们在工作时,往往很紧张,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激素,比如皮质醇。这样,人们会更有精神,更能集中注意力,身体也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压力,所以短期内不太容易生病。但是,当周末或假期来临,人们身心放松下来,皮质醇水平就会下降。这时,身体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容易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混乱的生物钟会让人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在周末休息时,有些人会熬夜晚起,不规律的作息会使人的免疫力迅速降低。”王贵珍说,另外,节假日人们外出增多,接触到病毒细菌的风险也变大,更容易患感冒等疾病。 “‘周末病’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潜在危害。”王贵珍提醒,长期有“周末病”的人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身体疲惫等症状,甚至引发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周末病’还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周末的不适症状让他们更加害怕过周末,从而加重心理负担,使症状进一步加重。” 这样做 远离“周末病” “放假时偶尔生病,一般没大问题,但如果每到假期就感到疲劳,就要警惕了。这时候,最好及时找心理医师咨询。”王贵珍说,“周末病”并非不可预防的顽疾,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就能远离它。 如何预防“周末病”?王贵珍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保持规律的作息:尽量在周末维持与工作日相同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熬夜或赖床。这样可以帮助身体维持稳定的生物钟,减少因生活节奏突变引发的不适。 合理安排周末活动:制订一个周末计划,保持身心平衡,避免长时间沉迷于电子设备或过度消耗体力。 注意饮食健康:周末不要暴饮暴食或过度饮酒,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 进行适量运动:周末是进行运动的好时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在周末放松身心,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画画等,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利用周末与家人朋友聚会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和快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